荊軻刺秦事件結束後,秦國沒有急著攻伐楚國,而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繼續消化趙國和魏國。

楚國也察覺到了下一個目標是誰,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李園開始跟不對付的貴族緩和關係。

在秦國的巨大威脅下,跟李園不對付的貴族也暫時停止了跟李園的鬥爭。

楚國上下開始厲兵秣馬,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稱得上窮兵黷武。

公元前232年初夏,成蟜派遣掩日前往楚國,開始掀開李園的老底。

當今楚王不是熊氏血脈,而是春申君黃歇的孽種,李園上位的過程等絕密訊息開始在壽春傳播。

當年特意儲存的人證物證也拿了出來,雖然這些證據無法徹底釘死李園,但卻足以讓人產生懷疑。

楚國王室成員,屈景昭三族等貴族聽說後驚疑不定,開始動用各自的勢力驗證。

這些人的勢力遍佈楚國的方方面面,下定決心,不惜人力物力要弄清楚某件事,還真少有事情能夠瞞得過他們……

驗證之後眾人發現這件事是真的可能性不小,如果根據結果推論,事情八成為真。

這種事情性質太惡劣了,根本不能忍,就算是在秦國虎視眈眈的時期也不能忍。

否則真讓李園抵擋住了秦國,使其獲得了巨大的威望,再想剷除李園一黨就非常困難了。

李園得知城中的傳聞後略一思考便確定了是秦國在背後搞鬼。

不出意外明年秦國就要正式進攻了,這是故意挑動楚國內亂,以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李園把楚國朝堂中的掌權派召集起來“開誠佈公”的解釋,狡辯的同時把髒水向秦國身上潑。

李園的政敵們早已經商量好了,表面上相信李園的話,暗中卻在互相勾連,準備推翻李園一黨。

也許是高高在上太久了,李園的確是有些飄了,竟然被政敵們的態度給麻痺住了。

還真以為別人相信了他或者為了顧全楚國的大局,準備暫時停止內鬥。

李園如果像歷史上那樣直接被消滅可不符秦國的利益,必須要讓雙方鬥起來才符合秦國的利益。

因為政體的原因,楚國上下本就鬆散,力很難往一處使,潛力一般只能發揮出十之二三,最多發揮出一半。

如果再內亂,對於秦國的好處就大發了。

掩日動用了埋藏在李園身邊多年的一顆暗子,及時發出提醒,從而讓李園有了心理準備和時間準備。

不但有了準備,李園還不講武德的先下手為強,動用受他掌控的軍隊對政敵掌控的軍隊發動了偷襲。

掌握先機的情況下打了政敵們一個措手不及,最終擊敗了政敵們的軍隊,迫使政敵只能狼狽退出壽春,返回封地。

吃了大虧的楚國王室成員,屈景昭等大貴族如何能忍?

如今就算李園真是冤枉的,為了出兵藉口,李園也必須坐下了那些大逆不道之事!

李園自然不承認政敵們的指控,以如今楚王的名義痛斥他們是亂臣賊子,企圖謀朝篡位。

雙方嘴仗打得激烈,楚國的看官們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相信誰好,最終分成三派。

嘴仗打得再激烈,也無法分出勝負,還是要戰場上見真章,雙方派出軍隊自己就幹了起來。

當然雙方也沒有徹底失去理智,在有秦國虎視眈眈的情況下,戰爭的烈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沒有殺紅了眼。

秦國一邊積蓄力量,一邊看著吃了半年多的瓜。

這半年期間秦國內部也發生了一件大事,成蟜和嬴政的親祖母夏太后某天晚上一睡不醒,壽終正寢的離世了。

歷史上夏太后在240年就離世了,這個世界多活了九年多。

雖然夏太后離世了,但並沒有影響秦國對於六國的兼併計劃。

公元前231年開春,秦國由王翦統帥六十萬大軍,正式開始了對楚國的攻伐。

沒有了熊啟這個二五仔的挑撥激將,李信就不會說出二十萬滅楚的大話來。

又有重臣們的幫忙說話,嬴政又做了一些佈置,王翦無需自汙便擔任了伐楚主帥。

二十萬大軍打下楚國,實在是有些看不起楚國了。

沒有人託後腿的話,二十萬大軍有可能擊敗楚軍,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但卻無法吃下楚國。

所謂的佈置是調蒙系將領擔任要職,佔據伐楚大軍大多數,王系將領佔據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