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燕國易水,燕丹帶人給荊軻,秦舞陽等一行人送行。

眾人來了一場“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高漸離也在,不過雪女就不在了。

所謂“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氣氛再怎麼莊重悲愴,時間再怎麼拖延,終究還是需要分別的。

荊軻一行人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從燕國到達了秦國咸陽,安頓下來按照秦國的規矩遞交國書,等待審批接見。

來到秦國後,荊軻沒有見公孫麗,謝絕了公孫麗和公孫羽派來的人,好像不認識兩人似的。

這些舉動自然落在了監視的羅網衛和影密衛眼中,倒是以後為公孫麗和公孫羽洗清了不少嫌疑。

期間成蟜進宮了一次,告知了燕國使團可能行刺之事。

成蟜沒有咬死,只能說可能,只是為了讓嬴政提前有一些心理準備,免得到時候失態。

嬴政聞言有些驚訝,有些不敢相信燕國有如此大的膽子,但鑑於是成蟜所言,心中還是相信了幾分,做了一些安排。

對於嬴政的安排,成蟜並沒有阻止。

雖然自信荊軻翻不起什麼浪花來,但畢竟事關重大,謹慎穩妥一些沒有壞處。

平常時陪著嬴政上朝的還有蓋聶,趙高,哪怕沒有他,刺殺也幾乎不可能成功。

除非蓋聶和趙高同時袖手旁觀,那還有一些可能。

五天後,燕國使團入宮朝拜的日子到了,成蟜提前秘密進宮。

等到秦國的百官已經在殿外廣場排好了朝會佇列,身穿朝服的成蟜才掐著時間施施然從偏殿而來。

見到成蟜出現,秦國百官都有些驚訝,暗道這位大老怎麼今天突然有興趣上朝了?

不過此時佇列已經基本排好,自有負責朝會禮儀規矩的御史監察,倒是沒有人敢交頭接耳。

雖然多了成蟜一個,但調整也不復雜,只需要左邊排列的隊伍集體向後退兩步就可以了。

站在左首之列的成蟜跟右首之列的呂不韋互相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了。

大約半盞茶後,上朝的時間到了。

秦國百官井然有序的進入莊嚴肅穆的大殿中,集體參拜嬴政,後面就是固定的議事流程了。

成蟜站在殿中左首最前排閉目養神,似乎是在光明正大的摸魚,實際上其他人的話一字不落的入耳。

這種本事不算什麼,不少老資格的官員都能一邊休息,一邊聽事兒,兩不耽誤。

沒辦法,早朝的時間的確很早。

年輕人還撐得住,但朝廷上的官員通常年紀都不算小,通常地位權勢越高,年紀就越大。

要是不能學會見縫插針的休息,指不定哪天就突然猝死了。

一件件政事有條不紊的被處理好,基本上沒有什麼爭論的,偶爾有也很快能達成一致。

早朝自有約定俗成的規矩,稟奏的事情通常是決定好的,爭議不大的,否則扯起皮來,太耽誤事了。

沒過多久,就輪到了燕國使團的事情。

典客府的副手介紹完畢在嘹亮的宣召聲中,使團正使荊軻和副使秦舞陽從殿外緩緩進入殿中,隨後在群臣的矚目下前往丹陛之下。

荊軻身著澹黃色的衣衫,白麵藍邊的內衫,外露手臂,雙臂戴護腕,看起來莊重又不失幹練。

秦舞陽的打扮跟荊軻類似,只是顏色不一樣。

殿內群臣矚目,隨著距離丹陛越來越近,荊軻的神色正常,但秦舞陽卻色變振恐,群臣對此感到奇怪。

十二歲殺人並不能代表心理素質就好,鄉野間的好勇鬥狠豈能與廟堂帶給人的壓力相提並論?

秦舞陽根本沒有見過大世面,露出破綻並不奇怪。

咸陽宮的大氣磅礴,威嚴莊重,秦國如日中天的威勢,氣勢各異,官威濃重的群臣,高居王座,威嚴肅重的嬴政。

再加上心中有鬼,沒有多少人能夠在這種情況保持平靜……

就像現代從牢中挑一個殺人犯去大漂亮國去執行刺任務,不露餡才怪呢。

好在荊軻及時以恰當的藉口解釋,打消了大部分群臣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