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宣佈完,嬴政沒有多待,成蟜也沒有多待,兩兄弟一起離開了。

“我滿足了你的要求,你應該去挑大樑了吧?”

嬴政微微側頭,臉上似笑非笑。

成蟜無奈一笑道:“好吧,不過王兄你也要幫忙盯著,我也沒有什麼經驗。”

“我知道,全交你我也不放心,呂相也會幫忙。”

成蟜微微頷首:“有呂相幫忙,我心裡就比較有底了。”

兩兄弟談的是關於秦國第一屆科考的事情。

寰宇學宮建立至今馬上就要五年了,裡面的學子也是時候給出路了。

本來上一年就可以科考,只是郡級,縣級學宮完工比較忙,學宮弟子入學也晚了一些。

為了科考結束後給諸多學宮及時補充學子,時間就向後面拖了一年。

秦國的科考凡是郡級以上的學宮學子都可以參加科考,除了外國人士。

沒錯必須要是學宮學子才有資格參加科考,哪怕是權貴宦官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

這是故意定的規矩,把權貴宦官人家的弟子關進學宮中,免得他們惹是生非。

當然秦國現在的入仕手段不僅是科考一種,舉薦也可以。

只不過舉薦人跟被舉薦人之間是有連帶責任的,出了事要受牽連的,科考就沒有。

可以預見,等到科考延續下去必將被視為正統入仕手段,官場上肯定會形成鄙視鏈的。

另外外國的學子雖然也可以參加科考,但面對的難度卻要高一些。

如果說秦國的學子八十分就可以入仕,那麼六國的學子就要八十五。

難度要大一些,但區別也不是太大。

秦國的科考是分科考試,主要培養技術性官員,當然想要爬到高位,肯定是綜合素質過硬的官員。

考核過的學子有一年的觀政期,也就是實習期,各格留下來,優秀的升一級。

沒有考過的,可以自謀生路,也可以等待下一次科考。

等到第一批學子適應崗位,發揮出作用,第二批學子科考前,秦國必定會進行擴張,否則崗位不夠。

從這個角度來說,落榜的學子問題根本不大,隨著秦國的快速擴張,人才只會缺少,考試難度會相應降低。

什麼時候飽和呢?

等到秦吏充斥天下時才會飽和。

秦國可以給合作的六國權貴官員一些權力,但要有隨時架空他們的能力!

讓六國舊權貴官員深刻認識到秦國不是沒有他們不行,隨時有人可以替換他們,這樣他們才會老實一些。

第一次總是最重要,必須要開個好頭,不能出岔子,所以成蟜還是有一些壓力的。

當然成蟜才不會親力親為,大方向跟嬴政,呂不韋以及相關高官商量,具體執行讓李斯去負責。

他相信李斯肯定是竭盡全力去做好,哪怕天天熬夜,把頭髮都熬掉了。

因為這其中的好處非常大。

首先功勞肯定是不小的,做好了升官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有成蟜這個後盾,嬴政對李斯也有一些好感,升官肯定不會湖弄,達到卿一級是肯定好的。

搞不好還能達到上卿的地步,直接超越韓非的位置。

其次還可以青史留名,這種入仕方式的改變,肯定會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比。

最後還可以編制人脈,獲得潛在的政治勢力。

好處多多,以李斯的上進心不拿出007的態度都不可能!

“小弟,要不要一起比劍?”

“說起來我們很久都沒有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