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張網以待(二合一)(第2/4頁)
章節報錯
……
成嶠對於魏無忌很重視,掩日對於魏無忌也很重視,一是因為成嶠重視,二是因為掩日也參加了那次襲殺。
在掩日看來,魏無忌不但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還是一個極富人格魅力的人,那些門客舍生忘死的為其效死就是明證。
出於對於魏無忌的重視,掩日親自來到了魏國大梁城操作。
魏國中能對魏王有影響力的內侍,權貴,官員,早已經被羅網給摸清楚了,只需要從中挑出比較貪婪自私的一群人即可。
像龍陽君這種一心一意為魏王,為魏國的人,哪怕對魏王再有影響力,羅網也不可能找上門去。
掩日對於人性很瞭解,挑選賄賂人的眼光相當毒辣,金錢開道之下,找上門後就沒有不同意的。
哪怕是魏庸這個魏國重臣大司空,也在重金和羅網替他清除兩個政敵的條件下淪陷了。
距離三個月的國喪還剩下一個月,秦國開始派人廣發請柬,邀請六國派遣使臣參加嬴政的登基大典。
嬴政的登基大典定在公元前243年二月四日,也就是萬物復甦的立春那天,代表著開始,溫暖,生長,大吉大利。
送請柬的時間,諸國反應的時間,派人到咸陽的時間,時間留得很充足,能夠保證六國使臣準時到達。
新王登基這在哪一國都是大事,一般都會派人邀請其他國家來觀禮,不管人來不來,肯定是要通知的。
其他國家的君王一般不會拒絕派遣使臣觀禮,除了禮節問題,這也是一個瞭解新王的機會,來到王都能夠了解到的東西肯定比在自己國家多。
對於新王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也方便各國做出各種決策。
收到秦國發來的請柬後,魏國便開始討論該派誰去咸陽觀禮。
這種事情可以選擇的範圍很廣,朝廷的重臣可以,重用的宗室弟子可以,閒散的宗室弟子也可以,就看魏王怎麼想了。
因此,魏國朝會上吵吵嚷嚷,一時間沒有達成統一,直到有朝臣舉薦信陵君魏無忌作為使臣,魏國朝會瞬間為之一靜,隨後更加吵嚷了。
有支援的,有反對的,有渾水摸魚,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吵吵嚷嚷的把年齡不小的老魏王腦袋都有些吵疼了。
大會走流程,小會做決策,人太多,意見就很難統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魏王一時間也沒了注意,決定暫時擱置,準備私底下諮詢一下心腹和重臣們的意見,再做決定。
魏王圉首先諮詢的就是龍陽君,龍陽君雖然武功被廢了,但美貌依舊,因此依然得寵愛。
龍陽君自然是堅決反對的,讓信陵君入秦,豈不是羊入虎口?
跟龍陽君分開後,魏圉又問了問身邊心腹內侍的看法。
心腹內侍給出的回答相當有藝術性,根本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說了一切由魏王圉自專,但晚上就遞上了一則訊息。
訊息是朝會內容傳出去朝廷超過一半的官員反對魏無忌出使秦國,民間更是基本上全持反對意見。
魏圉看完訊息後心情極為糟糕,本打算去找龍陽君耍樂的心思都沒有了。
第二天,魏圉又分別召見了自己的心腹臣子,心腹臣子基本上都是支援魏無忌出使,這讓魏圉心中有了一些安慰。
然而等到召見不是心腹的重臣時,超過一半是反對魏無忌出使秦國,特別是魏國大將軍直言不諱的話語,明確的態度,更是讓魏圉心中紮了一根刺。
等到召見魏國大司空魏庸時,魏庸明確表達了支援魏無忌出使秦國的態度,還詳細列舉了自己支援的理由。
魏庸說什麼秦國絕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殺害他國使臣,否則本就不好的名聲將徹底臭了。
連使臣都不放過,以後六國誰還敢跟他玩?
沒看秦趙世仇,秦國也沒有幹過殺過趙國使臣的事情嘛,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完全是多慮了。
末了,隱晦的暗示了一句持反對意見的人都有見不得人的私心。
最後又說魏無忌出使秦國,能展現魏國器量,揚威秦國,揚威天下,使得秦國和天下人都不敢小覷魏國,更不敢小覷王上你啊。
意思就是那麼個意思,魏王圉覺得魏庸說得有理有據,再加上心中的刺便下定了決心讓魏無忌出使秦國。
你們不讓,那我偏要,讓你們知道這魏國的主人是我,而不是魏無忌!
等魏庸離開了,魏圉便立即就下詔了,詔書中還引用了魏庸說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