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有點尷尬的頒獎現場(7/11 8/11)(第1/2頁)
章節報錯
經過與李明智一番商談,最終周明還是說服了李明智,不搞什麼在華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那邊的報告廳裡直播領獎,還讓華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同學們大晚上的全部都去聽這種事情。
最後周明將直播領獎的地點定在了自己的家裡,畢竟在家裡比在學校裡方便多了,在自己家裡的話,周明領完獎下了直播就可以直接上床睡覺,第二天繼續去廬州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實驗室做研究,一點都不耽誤。
要是將直播領獎的地點定在學校裡,就算領完獎做了個報告之後下了直播,周明估計最起碼李明智肯定是會拉著他聊會天的。
周明倒也不是反感和李明智聊天,只不過他現在的心思全部都在基因藥物“進化”上,並不想因為和李明智的聊天而耽誤了第二天的實驗。
國際數學聯合會那邊果然如周明所說的那般,在他與李明智結束通話的第二天晚上,周明在家裡如同往常一般點開郵箱檢視今天又收到了哪些郵件的時候,便看到了國際數學聯合會那邊回覆的電子郵件。
他們在回覆給周明的那封電子郵件裡,也給出了國際數學家大會舉行開幕式當天的日程安排,正如李明智所說的那般,果然是上午頒獎,中午和下午的時間主要是菲爾茲獎得主和奈望林納獎得主作全會報告。
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次發給周明的日程安排表中,還列舉出了報告主持人,這個資訊對一般人是不會提前洩露的。
因為按照常理,主持人的研究領域跟報告人應該比較接近,一旦知道了報告的主持人,那麼這就會讓我們能夠從主持人的身份推測出獲獎者到底會是誰,最起碼這範圍是縮小了不少。
菲爾茲獎的得主都是要到國際數學大會開幕式當天頒獎的時候才會公佈的,對於一般人,提前把報告主持人公佈出來算是洩密。
不過周明作為獲獎者之一,也的確不能算是一般人。
在這個日常安排表中,周明是最後一個領獎,但卻是第一個做報告的人。
之所以會這麼安排,也是國際數學聯合會那邊根據周明給他們回覆的電子郵件裡提到,他只能抽出來一兩個小時所安排的。
畢竟要是不這麼安排的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肯定是不夠的。
而且國際數學聯合會那邊這次發過來的這份日程安排表也只是初始的,要是做報告的學者覺得自己的時間需要調整,也是可以和國際數學聯合會那邊聯絡,然後進行適當調整的。
不過對於國際數學聯合會給自己安排的這個時間,周明還是比較滿意的,所以也就沒有再去折騰,沒有讓他們對自己的時間再做調整。
給國際數學聯合會那邊寫了一封電子郵件,表示他們的郵件自己已經收到並閱讀了,自己對這個日程安排沒什麼意見之後,周明的生活又一次迴歸到了之前那般每天實驗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了。
直到巴西里約熱內盧時間的八月一號上午九點多鐘,也就是華國首都這邊的時間是在八月一號晚上八點多鐘的時候,周明成功和里約熱內盧那邊連上線,開始了在網上領獎。
今年菲爾茲獎四位獲獎人名單一出來,不管是在華國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討論。
周明獲得今年的菲爾茲獎,這大家都是不奇怪的,就算要奇怪,那也是周明不獲獎大家才會覺得奇怪。
這今年的菲爾茲獎之所以會引起國內許多人的討論,主要是因為今年獲得菲爾茲獎的四人中,有兩位就是華國人,而且還是師徒兩個。
今年除了周明獲得了菲爾茲獎意外,他之前的博士研究生劉昊文卻也意外地出現在了獲獎名單上。
四個裡面佔兩個,這一下子就佔了一半了。
而且在這之前,領獎時擁有華國國籍的華國人,而並非擁有華國血統的華人在旅居國所生並取得旅居國國籍的後代的華裔的人數是零。
現在這一下子,就從零突破到二了。
之前收到國際數學聯合會發給自己的電子郵件通知時,上面也只說了周明自己是獲獎人之一,並沒有透露其他獲獎人的名單。
雖然在後來那邊給周明發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第一天日程安排表裡有一位報告主持人研究領域是數論方面的,但周明也並沒有往劉昊文的身上去想。
畢竟因為周明之前先後解決孿生素數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用到了許多新的數學方法,使得近幾年數論領域有不少人的研究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劉昊文的成果雖然也不算小,但也並不算太過突出。
所以在知道今年菲爾茲獎的獲獎人名單中居然有劉昊文的時候,周明也是十分的驚訝。
在國際數學聯合會公佈完今年菲爾茲獎的四位獲獎人之後,華國這邊的新聞頻道和一些官方媒體以及非官方媒體,也是很快就報道了這條訊息,華國網路上的討論也由此而起。
頂點
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華國國內絕大部分大學生肯定是還沒有睡覺的,這個時候大家該刷手機的在刷手機,該泡圖書館的在泡圖書館,該打遊戲的在打遊戲,就是沒有在睡覺的。
“這位劉昊文是哪位?”
由於劉昊文也就之前解決周氏猜想的時候被報道過一次,而且當時許多媒體報道這條新聞的時候還故意的將標題的劉昊文用“周明學生”“周明徒弟“之類的詞語代替,這就更使得許多人雖然看過這個標題的新聞,甚至看完了整個新聞,但是卻並不一定記得劉昊文這個名字。
“周明教授的學生,之前解決周氏猜想的那個。”
“不得不說,這周教授是真的逆天啊,不僅自己牛逼,教出來的學生也牛逼。這劉昊文從北大轉到華國科學技術大學不到一年時間,就證明了周氏猜想,難怪現在那麼多學數學的想要進華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數學科學學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