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近視基因有哪些,這在未來克隆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下並沒有什麼研究前途,想要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研究人員很難申請的經費,進展自然也就慢了。

最終還是到大概一百年之後,人們開始進行一項關於人類基因的大規模實驗時,關於近視基因的確定這才又被重新撿了起來。

而這,就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近視基因還沒有被完全確定的原因。

不過,現在這個時代,關於克隆器官技術的研究,周明的實驗小組也才剛成立不久,距離克隆器官移植,而且還是克隆眼球移植還有比較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在這個資訊化發達,但是還沒有發達到虛擬現實技術進入每家每戶,人們上網、娛樂、瞭解資訊還是依靠手機、電腦的年代,哪個人不是整天對著電腦和手機?

特別是那些青少年們,他們是近視高發人群,他們每天除了看書學習以外,其他的空閒時間也是要麼就刷手機,要麼就玩電腦。

不管是看書,還是玩手機電腦、看電視,都會很容易造成用眼過度,使眼睛過度疲勞。

這麼多誘發近視的行為,怎麼能不得近視?

周明高中的時候,那用眼的時間,按理說肯定是會近視的,但他就是沒有近視。

因此,周明很早的時候,便猜測自己是不是有不得近視的基因。

後來他發現周瑞和宋莉娜好像也沒有近視,所以更是覺得自己不得近視是因為基因的原因。

“對啊,不過聽你大姨說她的近視度數不深,而且她又不喜歡戴眼鏡,所以她平時也就沒有戴,只會在上課看黑板的時候帶一下眼睛。

也是,我聽說眼睛帶上去就摘不下來了,要是度數不深的話,不經常帶還可能會慢慢恢復。”

周明他媽向周明解釋道,也不知道她這些理論是從哪裡學來的。

不過,由此可知宋莉娜並不是和周明所想的那樣,因為基因而不得近視。

至於周明的堂弟周瑞,他以前學習的時候又不用功,作業也不怎麼寫,沒有太過疲勞用眼,不得近視也不能就此把原因確定為基因。

“媽,你別老聽那些人瞎說,能恢復正常的都是假近視,和真近視不一樣。

假性近視是由於用眼過度使睫狀肌持續收縮痙攣,晶狀體厚度增加,這才導致看東西模糊不清,它是可以利用藥物、針灸、埋耳針及理療儀器,或者是透過自身強化眼肌鍛鍊,來放鬆肌肉,緩解疲勞,以便使視力恢復到正常狀態的。

而真性近視則是因為眼球前後徑變長,超過正常平均24mm,使平行光線入射眼球后,焦點落在視網膜前而不能成像清晰。

更重要的是,真性近視是不會自愈的,而且度數稍微高一點,活動的時候就會不自主的眯眼。

平時都和你說了,少看那些沒什麼權威性的科普,那些都是瞎科普的。”

聽老媽說完之後,周明有些無奈地對她說道。

家裡有個二十多歲就獲得多項大獎的開了掛的教授兒子,有什麼問題她不知道問自家兒子,反倒非要去聽那些網上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沒有絲毫根據的科普,這怎能不讓周明感到無語。

“我這也是聽別人說的,他們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得了近視之後不戴眼鏡過段時間就好了。”周明的媽媽解釋道。

雖然聽不明白周明這些話裡,所說的睫狀肌、晶狀體都是些什麼,但她和周明解釋的這句話聲音還是很明顯還是小了不少的。

“莉娜過來了你們先不要急著帶她去做近視眼手術,到時候我找個這方面的專家來具體和她說說這方面的事情,再讓她決定要不要做手術。”

周明也沒再和他媽繼續糾纏那些不靠譜的科普了,而是又將話題聊回了表妹宋莉娜和近視眼手術上來。

雖然從1983年準分子鐳射開始出現發展到現在,近視眼手術的技術已有30餘年的歷史了,但是它的後遺症卻到現在依舊沒有被解決。

儘管網路之中一旦提到近視眼手術,就會有很多沒什麼後遺症,或者是後遺症表現非常輕微的人站出來評論,說什麼他們做完手術多久了,到現在生活正常,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手術這樣鼓勵你的話。

但是,在許多評論中也總是能看到少數幾個後遺症比較嚴重的人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近視眼手術發展到現在,術後後遺症比較嚴重的機率確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