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各方關注(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時間的推移,周明上傳到arxiv上的關於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文章的預稿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全球各地的知名數學家們,不管是專門研究數論的還是不怎麼研究數論的,都將全部注意力或者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arxiv上,也逐漸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篇論文的作者周明。
對於周明這個今年已經陸續在《數學新進展》和《數學年鑑》上出現過的名字,有些人並不陌生。
“教授,arxiv上最近新出了一篇關於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論文。”位於醜國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位年輕的數學教授在結束完一場解析素數理論的課程後正準備離開教室,卻被一位給學生攔住了,這名學生走到這位教授身旁後,對這位教授問道。
“我最近比較忙,沒有上arxiv看過。怎麼了,這篇論文是有什麼可取之處嗎?”
被攔住的年輕教授對眼前的這位學生倒是很客氣地詢問道,他對於這位學生所說的arxiv上有人上傳了一篇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倒是沒覺得有多奇怪。
畢竟這種自稱證明了各種世界難題的人每年都會有很多,別說是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了,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每年都有不少人說自己證明了,甚至每年都還有人說自己發明了永動機呢,但那些全部都只不過是自稱罷了。
被學生攔住詢問的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正是7歲自學微積分,12歲拿到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14歲時進入大學,16歲獲得榮譽理科學位,17歲獲得碩士學位,21歲時獲得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4歲時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31歲獲得菲爾茨獎,32歲同年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曾被稱為天才少年的陶哲軒。
而此時正和陶哲軒說話的這個學生是陶哲軒的研究生,也是他們班非常有數學天賦的一名學生,平時經常會向陶哲軒詢討論數學方面的一些問題。
“我也是昨天才注意到這個證明的,我還沒看完,但是我看了前面一部分還沒發現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因此我覺得這個人很有可能真的證明除了孿生素數猜想
女人心。
所以,我才會剛一下課就來找老師您詢問一下。
我見您平時經常逛arxiv,以為您已經知道這件事,並看過這篇論文了呢。”這名學生也向他的導師解釋道。
一聽自己的這位學生這麼說,陶哲軒也來了興趣。
“真的?我一會就去看看,如果那人真的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18年的菲爾茨獎恐怕除了得國的那位已經算是完全沒有懸念之外,又會多一位沒有懸念的得主了。對了,這個人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年紀?你聽說過嗎?”
陶哲軒先是有些驚訝,之後又露出非常感興趣的表情對這位學生問道。
“這個人我聽說過,他叫明周,是華國人,年齡應該也就二十多歲吧,具體多大我也不清楚。他今年已經陸續在《數學新進展》和《數學年鑑》上發表好幾篇文章了,教授您之前還和我說過這個人呢。”這位學生向他的導師簡單說明了一下他對於周明的瞭解,看來他們之前便已經聽過周明的名字了。
“竟然是他?他也研究數論?”當初周明第一篇數學論文“魏爾斯特拉斯型函式的二分法”在《數學新進展》上發表之後,數學界便有人關注到他,不過關注他的人大部分倒不是因為他的論文有多麼厲害,而是因為他的年紀。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之前在數學界從未有過的這麼一號人物,但在今年突然就出現了,而且還只有二十二歲,他的出現顯得很是突兀
周明和陶哲軒完全就等於兩種人,是兩種天才,一個是一路一步一步大跨步地高歌猛進、暢通無阻的天才,一個是那種“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的天才,但周明這種你要說他大才晚成卻也不對,畢竟他才二十二歲,還正處於才華大爆發的時代。
在《數學新進展》刊登了周明的論文之後,今年一年的時間內周明便又陸續在《數學年鑑》上發表了數篇論文,這一下子便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數學界中讓大部人都知道了有周明這麼一個人。
在瞭解到周明是今年突然出現的之後,他們也覺得周明這樣的經歷雖然不同於陶哲軒這樣從小就是天才的人,但也堪稱傳奇了,甚至他們還從周明的身上感到有一些雲霧燎燒一般的神秘色彩。
“走,一邊走一邊說吧。”當聽到這篇論文的作者是周明之後,陶哲軒便忍不住想要快點看到這篇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文章,原本還算鎮定的他已經準備回自己的辦公室了。
見自己的導師一聽到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周明之後,便立刻迫不及待地想要回辦公室,這名學生也知道他的導師是想早點看到那篇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文章,便也很跟著陶哲軒一邊往他辦公室走,一邊和陶哲軒說著他看了一半的內容。
“他的摘要裡直接說明了他自己的證明用了哪些方法,其中就有研究素數常用到的埃拉托色尼篩選法和三素數定理,另外還有一些之前有人研究素數用過的但是比較冷門的拓撲學方法,以及沒人在這方面用過的微分幾何法....”這名學生一邊走一邊說著。
“微分幾何?那不是研究空間的幾何性質的嗎?難不成他是聯絡拓補學,創造了什麼新的方法?”聽自己的學生這麼說,陶哲軒對於周明究竟是怎樣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就更感到好奇了。
也正是在同一天,位於得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波恩的波恩大學裡,一位出生於1987年比陶哲軒小十二歲的數學教授,此時也正在聚精會神地瀏覽著arxiv上週明那篇關於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
這位於2012年以年僅24歲的年齡被波恩大學聘任為最高階別的教授,比陶哲軒小十二歲,今年僅28歲的新一代青年俊傑,正是近年來新一代青年才俊中最為傑出的數學天才彼得.舒爾茨了。
這位數學天才雖然自身經歷沒有陶哲軒那麼傳奇,但卻也是在高中時期4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拿下三金一銀的好成績。
他完成高中學習後,更是在5個學期內拿下了得國5年學制的學士和碩士學位,並且師從拉波波特教授,在波恩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兩年後,舒爾茨更是在算術幾何領域投下重磅炸彈,他在博士畢業論文中發展出“狀似完備幾何學”,充分地將幾何方法運用在代數領域,並透過這種方法解開了代數幾何領域的數個難題。
他也因為這些在算術代數幾何領域的突出貢獻而被視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是下一屆菲爾茨獎的熱門候選人。
天才的人生似乎從小便是天才,周明二十二歲之前的經歷和他們比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如果一年之前有人拿周明和他們來做比較,那就是拿米粒與皓月做比較。
米粒之光豈能與浩月爭輝。
但僅僅一年時間,靠著人生模擬器不斷模擬,不斷獲取未來自己的知識的周明,已經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趕上了他們,並且將會超越他們,去追那些數學界真正的大師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