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兩朵烏雲(8/9)(第2/2頁)
章節報錯
著名的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他在1900年4月27日的時候,在瑛國皇家學會發表了題為“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十九世紀的烏雲”的演講。
“動力理論肯定了熱和光是運動的兩種方式,現在,它的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兩朵烏雲籠罩了。”
“第一朵烏雲出現在光的波動理論上。”
“第二朵烏雲出現在關於能量均分的麥克斯韋玻爾茲曼理論上。”
經過不斷地使用人生模擬器,不斷地獲取未來科技知識的周明,認為在生命科學的大廈上同樣盤踞著兩多烏雲。
這兩朵烏雲,一朵是神經生物學,一朵是衰老。
神經生物學方面,直到上一次模擬中周明離開人世之前,雖然這條路依舊還很長很長,但人們對於這方面的研究也確實有了一些很了不起的成果。
不說別的,就說在上次模擬中,周明八十歲的時候,以腦機介面為基礎的虛擬現實技術的成熟,這就是那時候人們在神經生物學上的有了一些研究成果的表現。
但是人們在衰老上的研究,其進展卻是遠沒有他們在神經生物學上的研究快,許多研究依舊還只停留在理論上,無法對其進行驗證。
儘管周明在上一次模擬中,活了一百五十多歲,但是他能活這麼長的原因並不是那個時候人們已經破解了壽命之謎,而是因為科技的不斷進步,促進了醫療的不斷發展。
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有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細胞的分裂是有次數限制的,一般情況下細胞分裂50次左右就不會再分裂了。
當然,這也要看是什麼細胞,有些細胞是可以無限制地分裂下去的,有些的細胞則不能無限制地分裂下去。
當細胞不再繼續分裂的時候,人體內的老化死亡細胞也就無法得到更新,器官也就會不斷衰老直至死亡。
他們根據細胞分裂次數的限制導致了人體的壽命極限這一觀點,判斷人類的理論壽命極限大約為120歲。
這些科學家們的觀點沒問題,但對於人類的理論壽命極限的判斷卻因為收到科學發展的限制出了問題。
據周明所獲得的未來生物知識,人類的理論壽命極限大約為200歲。
不過活到兩百歲這種情況,就算是在被周明加速過後的一百多年後的未來,也沒有可信的記錄。
因此,周明對於他生物公司未來的長期研究專案,其重點也會放在神經生物學和衰老這兩朵盤踞在生命科學大廈上的烏雲上。
不過,周明現在最先還是要寫短期專案的內容。
------題外話------
感謝書友“一點也不想知道”打賞的500起點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