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象牙海岸,中國隊果然踢的非常艱難。

象牙海岸隊內同樣沒有什麼響噹噹的名字,象牙海岸是曾經法國的海外領地,所以有不少球員都在法國踢球,象牙海岸足協這次土倫杯都直接徵召在法國踢球的球員,不存在體能儲備上的問題,接受歐洲青訓模式鍛煉出來的象牙海岸球員身體素質和戰術素養都不錯,甚至比荷蘭隊都要強。

青少年足球有一個特點,就是靠身體能出成績,衍生到還沒完全長成的U20球員也差不多,所以很多球迷都會覺得中國小球員好像在國際上還是有一點成績的,這是有原因的。

第一是中國球員普遍有改年齡現象,以大打小是一種出成績的方式。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歐洲的青訓模式,很多青訓並不是為了成績,而是讓小球員有足夠的鍛鍊機會,所以歐洲青訓很少能看到長傳衝吊,這不是說大家都要打美麗足球,控球打法,而是這種打法對每個小球員都有培養的作用。

如何培養一名小球員?

多踢球,多練球,多比賽,這是很顯然的,但訓練的方式不應該是從小去訓練長傳衝吊,而應該更多的有球訓練,長傳衝吊說白了就是碰運氣,這也是英式足球越來越落伍的原因,英國佬喜歡這種簡單粗暴的打法,但球員很少出現那種技術細膩的,就是這個原因。

控球打法讓球更多的在地面傳接,小球員面對有球的情況更多,就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鍛鍊,長此以往,小球員的有球技術肯定比天天打長傳衝吊的隊伍強。

而長傳衝吊在青訓,是一種能出成績但無很大鍛鍊作用的毒藥,不能否認長傳衝吊是能打出點成績,但沉醉在這種短暫快樂的小球員是很難得到根本提升的,是適合急功近利的一種打法,但實際上是背道而馳,本末倒置。

所以歐洲青訓模式都是以控球為主,這樣鍛煉出來的小球員在未來即使要打長傳衝吊,也能比天天打長傳衝吊的小球員要更好,因為控球本身就包含著高空球的處理,天天打長傳衝吊不練或者少練基本功,在比賽場上就是碰一個機率問題,到了職業賽場,可沒那麼多機率給你碰上。

這也是中國青少年足球看上去成績還可以,越長大越拉胯的重要原因之一。

扯遠了。

比賽的上半場在僵持中結束,上半場雙方打成了0:0,場面也是平分秋色,象牙海岸一共完成了四次射門,中國隊這邊多一次,不過象牙海岸絕對機會更多,本場比賽中國的首發門將是邱勝炯,他在門前表現穩健,力保球門不失。

下半場比賽重開,陳虎在五十分鐘獲得了一次近距離任意球的機會,不少媒體將陳虎已經描繪成了任意球高手,大師,上賽季有三個任意球入賬的資料不差,但也不是那麼好進的。

當然,是陳虎來主罰這個任意球。

在國奧隊,陳虎的出現讓很多事情變得順理成章,比如把球交給陳虎,定位球的主罰權,陳虎也不客氣,由於時間倉促,陳虎和球隊會和時間比較晚,定位球方面沒有做出變化,原本安排的主罰手是陳韜,其次是蒿俊敏,王勇珀,並沒有特別做出改變。

不過陳虎拿到任意球機會理所當然的站在球前面,也沒人跟他搶。

“小姜,跑裡面去點兒!小余,接應一下!”陳虎一邊喊著,一邊後退幾步,看著球門。

主裁判哨響,示意可以罰球,陳虎抬起手指指後面,讓象牙海岸的球員們認為陳虎要發一個挑傳後點,隨後開始跑動。

速度不快,看上去確實像是要傳球!

“盯人!”

象牙海岸門將喊了一聲,緊接著就看見一記炮彈從人牆上方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