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族譜中的賈芸事蹟並不多,都是精煉過的。

一是他的出身,包括他父母的名諱,都略有提及。

二是他何時開始讀書,何時考中秀才和舉人。

三是何時開始做官,稍顯詳細。

做官暫時只寫到賈芸在慈溪當縣丞和知縣時的事蹟。

尤其是兩次抗擊倭寇,寫的最為詳細。

此乃真正光宗耀祖的大事兒!

賈家以武立家。

如今賈芸文武雙全,能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最是值得誇耀,也最讓族人振奮了。

許多的族人也都是第一次聽說。

畢竟賈芸向來低調,好些人只道他是讀了書,拜了個好師傅,才火速升官的,未曾想還有另情。

族人們聽了後,都撫掌喝彩,大聲叫好。

學舍內,各房族長和族老也都情緒激動、振奮昂揚。

彷彿從賈芸的身上,看到了昔日寧榮二祖的影子。

賈代令將要加入族譜中的行文唸完之後,開始詢問各族老是否有補充或意見,都搖頭表示沒有。

於是,接下來就由族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將族譜拿出來,把行文謄抄上去。

這些行文,其他各房也會拿走一份。

在他們的族譜上有選擇性的體現一二,用以佐證。

“金陵十二房的,只能讓人帶過去了。”賈代令呢喃道。

賈芸頷首道:“這個不急,只要京中八房的族譜能及時更訂就可以了。”

在寧榮二祖在的時候,金陵十二房就是屬於關係較遠的存在,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留在了金陵。

畢竟,能在京城,誰不想來?

賈代令聞言笑了笑,說:“是老夫急躁了,總想一夜之間,就將族裡的風光,讓所有賈家人都知道。”

賈家三房,幾十近百年來,也就出了一個賈芸。

往些年一直都是大房風光。

其他的不說,光是那會兒賈敬考中進士,就羨煞了旁人,以為賈府轉為書香門第成功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賈敬因情所困,心愛的女人跟賈赦發生婚外情,被他所知。

賈敬從此一蹶不振,好好的官不做,偏要去修道煉丹。

對寧國府的任何事情也不聞不問,讓兒子賈珍把寧國府翻了個天。

這讓所有的族人在大跌眼鏡的同時,又都暗歎可惜。

哪怕其他房的族人嫉妒大房日子好過,可終究還是希望大房能夠立得起來。

畢竟賈府的招牌,那是老祖宗用命賺來留下的。

其他房的賈家子弟出門在外,也沒少扯賈府的虎皮拉大旗,往自個臉上抹光。

但終究賈府的牌子還是讓大房一群窩囊廢給玩壞了。

尤其是近些年來,賈府越加不堪了。

別說提攜族人,能不坑族人就算不錯了。

而如今,沉寂多年的三房,出了個賈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