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0章 麗人坦白,羅教,漕幫(第2/4頁)
章節報錯
認為人的苦難是由於心裡的慾望造成的,因此羅教追求無為(因此也叫無為教),放棄任何慾望,以達到最高的內心狀態。
羅教吸收了道教玄學的概念來解釋世界的形成,認為世界是從真空家鄉中形成的,這個真空家鄉演化為世界萬物。
由此外部世界不是禪宗的教義中那樣從內心產生的,而是外部事實的。
羅教從民間神話和傳說中製造了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無極聖祖,又名無生父母,這個神是所有生物的主宰,尤其在人死後有判決人的再生、超度或入地獄的權力。
羅教致力於單純虔敬,行善積德,教義綜合禪宗與淨土宗,強調淨土即人心中的本性。
他批評對經典和偶像等外在物品的崇拜,將禪宗佛教通俗化,強調人心是一切的根源,等同於真空,即萬事萬物的本質。
所有人都有佛性,唯一目標是尋求佛性而覺悟。
他反駁一般的禮拜方式,認為那是有為法,專注於外在、表象的東西,主張內向探求,方法是無為,故教派又稱無為教。
羅教為不識字的一切眾生,提供最簡明扼要的修道成佛方法,開闢修道的新路徑,不必避入佛門潛修,而適合在家居士修行,可說是臨濟禪的民間版。
麗人道:“羅祖之後無為教開枝散葉,羅祖子孫與弟子們分成多個派系。”
最近這些年,羅教迅速發展,以運河水手為基礎,以江蘇、浙江為主要活動區域,結社信徒眾多,大肆招攬民眾,信徒包括徽商程氏一族。
到如今,幾乎哪裡有漕運,哪裡就有羅教。
只是羅教沒有全國統一的組織,結社分佈各地,雖奉祀同一創祖羅清,但各自為政,沒有共同行動,領袖是世俗和世襲的,羅清的子孫亦世襲為教主。
賈芸點頭說道:“既然麗人你對羅教這麼瞭解,想必也是羅教教徒吧?”
誰知麗人卻搖頭回道:“我不是羅教教徒,但我師傅是。”
“大約七八年前,那會兒我因染了天花,被趕出了賈府,回家後,又將天花傳給我弟弟了,於是我弟弟因染了天花死了。”
“我父母悲痛欲絕,就將我趕到了牛棚裡關著,卻讓我機緣巧合救了一個身受重傷的人,那人就是我師傅。”
“我師傅是羅夢鴻的關門弟子,所以羅夢鴻也是我的師公。”
“我師公去世前,曾用羅斯國紫金塑造了一尊無極聖祖像和一冊教主敕牒,又用羊脂玉雕刻了一枚教主大印,用來統攝羅教。”
“後來他去世時,就將這三樣寶物傳給了我師傅,但不幸的是,師公彌留之際只有我師傅和大師伯在身邊伺候。”
“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大師伯心懷叵測,師公剛掉氣,就趁我師傅不備,痛下狠手,用刀將師傅砍傷,想要奪取羅教三寶。”
“但我師傅也不是吃乾飯的,雖然受傷,卻未致命,於是立刻還擊,最後終於將我師伯擊殺。”
“之後,我師傅密不發喪,從密雲來京城找師孃,卻沒想到,剛進京城就遇到了皇子們大亂鬥,街上砍殺一片。”
“我師傅因躲避爭鬥,傷勢加重,一頭撞進我家的牛圈裡,機緣被我搭救了。”
“後來他傷勢穩定下來,回去將師公風光大葬後,又回來找我,提出要收我為徒。”
“那會兒我父母也因染了天花剛剛去世,我正是無依無靠的時候,於是就答應了做他徒弟,跟著他讀書練武。”
“但那會兒我卻不知道,師傅其實傷勢很重。”
“當初他到底被大師伯偷襲重傷,又從密雲那麼遠的地方趕到京城,途中又遇到官差攔路,少不得動手,所以傷勢比想象中的要重的多。”
“正因為如此,師傅只帶了我半年就撒手人寰了,去世前他將羅教三寶交給我保管,並叮囑我不要去找羅教的人,免得有性命之憂!”
“這些年我自然也是謹記師傅教誨,從來不敢透露身份,只想著平平淡淡過一輩子,將羅教的事兒壓在心底,誰也不說。”
“不過,雖然我沒有刻意去關注羅教的發展,但羅教聲勢浩大,我也從市井之中知道了一些羅教近況。”
“因為羅教三寶的丟失,所以現在的羅教四分五裂,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
“如今許多人都想盡快找到羅教三寶,用來統攝羅教,我自然也害怕別人查到我頭上,所以就帶著可人投奔到老爺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