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八,是賈芸迎親的日子。

迎親,又叫“迎娶”、“娶媳婦”,等於“六禮”中的“親迎”,是六禮中的第六禮。

通常是男家將婚期通知女家後,到成婚日,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接新娘。

有些地方是由男家派遣迎親隊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具體儀式因地區而異。

迎娶一般用車,馬或轎,南方也有用船的。

迎親之日,“望娘盤”擔先行。

望娘盤必有一隻鵝,鵝緣出古時以雁向女方正式求婚。

因雁的配偶終身專一,象徵婚姻堅貞和諧,後世以鵝代雁。

迎親用的轎子是薛家昨天送來的,早上被轎伕抬到門口,賈瑋這個大總管親自點了鞭炮。

這個儀式,稱為“亮轎”,目的是告訴大家要辦喜事了。

賈芸簪花披紅,打扮的分外喜慶,聽到鞭炮聲後,先去祭拜了父親,又向卜氏磕了頭,才起身來到門口。

這時賈瑋遞給賈芸一盞油燈,讓賈芸去花轎內照幾下,這叫“照轎”,有驅鬼祈福之意。

照轎之後,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兒走到轎裡坐下,這叫“壓轎”,同時還要在轎中放一個“旺盆”,預祝新人日後生活興旺。

經過一系列繁鎖的儀式後,賈芸騎著高頭大馬同迎親隊伍直奔薛家。

鑼鼓聲響震天,迎親隊伍浩浩蕩蕩,吹吹打打,鞭炮噼裡啪啦響上不停,吸引了許多街上過路的行人圍觀。

賈芸騎在馬上拱手向路人行禮,歡喜之情溢於言表。

很快,迎親隊伍就到了薛家門口。

賈芸翻身下馬,一個男童上前,手持茶盤望著他。

賈芸將一袋紅包放在茶盤上,男童歡天喜地退下。

薛家大門緊閉,這叫攔門。

這時薛蟠上前,笑道:“芸哥兒,快做首能讓我感動的詩聽聽!”

“呵!”賈芸笑了笑,沉吟片刻,朗聲道:“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陽臺近鏡臺。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裡一枝開。”

薛蟠一臉迷糊道:“這是說的什麼意思?”

“誇讚寶釵漂亮的意思。”賈芸也沒細說,說了薛蟠也不懂。

兩人說著話,自有人將賈芸剛唸的詩抄了送到薛寶釵那兒。

這會兒大門是不急著開的,攔門到了一定的時間,男方才能進門。

過了一會兒後,大門被開啟,賈芸跟著薛蟠進了薛宅。

帶來的禮物自有賈瑋去負責交接,賈芸則跟著薛蟠去見薛家的那些親朋好友,見完之後,就先坐下吃飯。

吃飽喝足,待到吉時,薛蟠去了內宅,帶著薛寶釵上香拜祭薛氏先祖,拜別薛王氏,然後為薛寶釵披上蓋頭,並將她背到門口花轎前,送上花轎。

期間薛寶釵哭哭啼啼自然不用多說,薛蟠也收斂笑容,眼框紅通通的。

回去的隊伍更加熱鬧,數不勝數的陪嫁,直把路人看得嘖嘖稱奇。

歸途是走的另一條路,表示不走回頭路。

如果路上碰到廟、井、祠、墳、大石和大樹等,都要張氈把轎子遮起來,為的是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