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宮內。

趙構拉著扶蘇的手一臉的開心。

“賢侄能來我大宋,實乃大宋之幸。”

“對於你的遭遇,叔叔也聽說過,你父皇嬴政做得確實過分,你且寬心,在大宋叔叔不會讓你受一點委屈。”

趙構一個勁的套著近乎,大秦的長公子,儒家的代言人,農家的幕後頭子,居然來到了他的大宋。

很不可思議,確實不可思議。

擁有這麼多的勢力,哪怕扶蘇劃地稱王也未嘗不可,就算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度,諸國看在他的身份和地位上,也不會去為難他的。

可就這樣的人一個人來到了大宋。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這孩子是看好大宋的。

說明這孩子,對嬴政那是一片孝心,時時刻刻謹遵自己的身份,那是嬴政的兒子。

更說明了這孩子認為他們大宋重用儒家弟子,打壓武將們那是無比正確的。

看看,多好的一個孩子啊,為了儒家的孝道幾乎放棄了在大秦的所有,來到了陌生的大宋。

他突然有點不理解嬴政了,扶蘇的背後勢力這麼多,且都很強大,他本人這麼的孝順。

可這樣的人,嬴政為什麼不封他為太子?

反而封了一個沒有什麼勢力的三公子。

因為武藝?

他笑了,笑得眼淚都快出來了。

武藝再強又有什麼用,武將再多又有什麼用。

天下只能靠文人鎮守,國家也只能靠文人發展。

重用一群莽夫,並不能給國家帶來繁榮。

只有重用文人,國家才能無比昌盛,經濟也能遙遙領先那些國家。

這是趙構內心的真實想法。

“陛下,君臣有別,何況扶蘇這次前來是為了來大宋當官,更擔不得賢侄一稱。”

扶蘇恭敬道,哪怕是趙構的這番糖衣炮彈也並未改變他那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

“誒,賢侄不就是當官嗎,只要你真心實意的為大宋效力,別說官了,就算封你為王又有何不可?”

“在大宋,就把這裡當做你自己的家,把我就當做你義父也是可以的,我相信你遠在咸陽的父皇也不會說什麼,只會讓大秦和大宋親上加親。”

趙構拉著扶蘇的手真心實意道,頓了頓又開口道,

“賢侄你有所不知啊,我大宋固然繁華,經濟堪稱諸國裡面的第一,但一直是夾縫求生的啊。

我大宋苦啊,常有大金,大遼,女真騷擾我們大宋,大宋百姓死傷無數,每一次南下屍橫遍野,朕有愧於大宋百姓,朕只恨不能庇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