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沃爾在快節奏中,仍舊能打出穩定的傳球,穩定的配合,他們的表現比切爾西好一些。

這一點差距,短時間不算什麼,時間一長就體現出來了。

米爾沃爾越大優勢越大,切爾西則是越打越被動,切爾西球員發現這一點的時候,他們感覺非常不甘心,就繼續投入快節奏的攻防中,拼盡全力要跟上節奏,要能力尋找進攻機會,結果就是失誤率不斷增加,給米爾沃爾更多的進攻機會。

這種局面非常令人驚訝。

上賽季的時候,米爾沃爾和切爾西比賽時,大多都是切爾西壓制米爾沃爾。

現在反了過來。

米爾沃爾領先一球的情況下,到比賽後半段還能夠壓制切爾西?

媒體都感覺不可思議。

對兩支球隊有研究的專業足球人士,倒是一點都不意外,他們已經看出了原因:米爾沃爾更適應快節奏的比賽。

切爾西不適應。

一切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是穆里尼奧在指揮比賽,他一定會讓球隊穩下來,適當的做中後場傳球,不要總著急進攻。

格蘭特就不行了。

格蘭特也看出了一些東西,他知道繼續這樣打對球隊不利,可他能怎麼辦呢?他試著在場邊用喊聲提醒球隊,可根本沒幾個球員理會,他們該怎麼打,還是怎麼打。

最終格蘭特放棄了。

以色列人發現自己對球隊的掌控太差,根本沒幾個球員真正聽他的。

這很悲劇。

但突然性成為切爾西主教練,格蘭特對此早就有心裡準備,他沒有足夠的威望,肯定不受球員的重視,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必須依靠‘軟方式’來管理球隊,只有這樣才能把球隊整合在一起。

這場比賽只能看運氣了!

————

比賽進行到第八十一分鐘,距離結束還有十分鐘時間。

比分是1比0。

依靠上半場皮雷的進球,米爾沃爾暫時領先切爾西。

比賽到這個時候,拼了一整場的球員們,大多開始面對體能壓力,切爾西球員拼的仍舊很兇,可觀眾的角度明顯能看出來,一些球員減少了不必要的跑動,球速快一些的時候,球員會放棄繼續追,任由足球滾出界外。

這都是體能不支的表現。

切爾西球員很不甘心,他們兩個賽季沒有擊敗米爾沃爾,還被對方拿走了幾個冠軍,他們希望能擊敗米爾沃爾一次,哪怕現在依舊比分落後,他們也很努力的在踢。

切爾西的鬥志還是很旺盛的,但體能的限制、戰術的差距,可不是鬥志能彌補的。

米爾沃爾也拼的很兇,可相比來說,米爾沃爾的體能消耗,要比切爾西小一些,因為米爾沃爾的進攻、防守,大多都是以配合為主,而不是連續利用體能去莽撞的衝。

這也是‘雙核心’打法的一個優勢。

‘雙核心’打法讓進攻流暢的同時,也會讓球員減少跑動,更多的配合不僅僅帶來華麗,也會讓整體跑動變少。

這方面或許巴塞羅納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