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11)(第1/2頁)
章節報錯
【終於趕出來了】
京師子民天然的就帶著一種優越感,不僅是因為居住的位置,也是因為見識。皇城根下,車伕都能指點江山。外人所不知道的宮闈秘聞、朝中議論,隨隨便便都能從他們嘴裡砸出來,讓土包子暈頭轉向。
而縣中、鄉里的居民,相對京城軍民而言,更是有一種自卑感。許多鄉民,一輩子都不會走出百里地,對那些見識過京城繁華,敢於離開鄉里的鄰人,往往都會摻有一份羨慕和敬重。羨慕他們的經歷,敬重他們的見識和膽量。
而現在有一份報紙,區區十幾文錢,就能得到京師最近的大小新聞,這就不僅僅是買訊息了,更是在買優越感。
“都沒想到獲利能有這麼多。”蔡確感慨著。作為一名宰相,不可能避諱財利的話題。言談中口不離財,卻沒有半點不好意思。
韓岡奇怪的道:“雖然賣報利錢不少,可郵政局至少要分去一半,最後還不是要歸政事堂?”
“說的就是郵政局。京城之外,一份報平均能收兩文錢郵費,積攢下來可就不得了了。報紙說多不多,說重不重,上萬份也不過一車拉了。”
蔡確大讚著韓岡。韓岡很多時候都能出人意表,總有些讓人驚豔的想法。只看將事關國家命脈的驛傳投入民用,就是到他根本就不是朝廷舊規能約束的開創之才。
其實現在除了信件、報紙和期刊外,已經有更多人利用起郵政遞送來。過年送拜帖,這是京城年節時的風俗,都是帖子到就算是拜過年了。而在這一個正旦,已經有人用郵政來遞送拜帖。
韓岡則覺得有些納悶,蔡確前面的話和現在的似乎對不上。前面還在嘆著朝廷花銷多,打聽報社賺了多少,現在又為郵政大唱讚歌。
“不過也要謹防涸澤而漁。”韓岡提醒道。
蔡確搖頭笑道:“玉昆你終是要為那兩家說話。”
“其實最好的辦法還是儘量降低運輸開支,如此同樣的收入,郵政局的淨入也就可以更高。”
“……怎麼降低?玉昆可有良策?”
“之前就想跟相公說了。過去是朝廷拿不出錢來,可現在不一樣了。修建軌道幹線,正是其時。”
“軌道……”蔡確笑了一聲,道,“還以為玉昆你忘了。”
“軌道將會是國家命脈,與汴河一般溝通東西南北。軍國重事,韓岡豈敢或忘?相公不也是沒忘?”
“玉昆說的是,這可是忘不了的。”蔡確點著頭。這麼重要的事,他怎麼可能忘得掉?尤其還有比幾萬畝良田還要重要的產業在裡面。
“先修好軌道的縱橫幹線,再從幹線中分出支線,就如同樹木莖幹,將根吸上來的水肥輸送到每一片葉子上。軌道的速度和運載量都遠超現在在官道上的車馬。透過軌道來運送郵件,郵政驛傳的開支就能減少許多。官員都坐有軌馬車行動,就能節省驛站的開支。而各地商貨,更是能由此流通。國家財計自然會更為寬裕,反過來也就能更加促進軌道交通的發展。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也不求那麼多。”蔡確聽著,卻沒有什麼反應,喟嘆道,“現在也只求能公私兩便就好。”
韓岡應聲道:“公私兩便,本是應有之理,做事但求兩全,豈能一偏?”
又說了幾句閒話,韓岡起身告辭,卻沒有再提什麼。
蔡確欲言又止,還是送了他出去,臨別時,他對韓岡道,“本來還以為玉昆你今曰來是為沈括做說客的。”
“有相公在,何須韓岡多言。”韓岡笑道,躬身行禮,然後辭別出門。
沈括從政事堂拿不到錢,轉求到韓岡門前,知道韓岡與沈括關係的,不用親眼看到都能猜得到他會這麼做。但蔡確只是拿捏沈括而已,終究還是要給
錢的。誰敢讓京城亂起來?宰相也不行。所以韓岡沒必要多費唇舌,過來一趟,不管提沒提這件事,之後沈括都會如願以償。
韓岡並不像這麼早來拜訪蔡確,不過既然有個由頭,那也就順水推舟了。
從樞密副使退到宣徽北院使,再退到大圖書館館長,再繼續退下去,真的就有些麻煩了。
當然,就像韓岡常常說的,也只是有些麻煩。
皇帝有生殺予奪之權,的確是很危險。
可天子什麼時候能做過快意事?有可能不經法司,就將一名重臣拉出去處斬?只要他有個動作,所有的大臣都會警惕起來。群臣聯手,皇帝又能有什麼辦法?
臣子們習慣了對天子的冒犯,曰後也不會將手中的權力放下。十年之中,這樣的膽量能不能培養出來?難說得很。但還是有時間去嘗試。就算不行,事到臨頭,也輪不到他們再猶豫了。那時候只要有人出來領個頭,還是都會跟著一起走的。
送了韓岡離開,蔡確的臉便沉了下來。
韓岡到底在想什麼?真的這麼有恃無恐?
蔡確發覺自己真的越來越難猜度韓岡心中的想法。
他知道章惇去過韓家,應該也跟韓岡談論過皇帝的事。可轉天過來,蔡確去問章惇,那位樞密使卻支支吾吾,語焉不詳。
這樣子讓人如何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