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戰的第三天,巴基斯坦空軍就在主戰場,即北方戰場上發起反擊,多少有點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要知道,在戰爭爆發前,沒有人看好巴基斯坦。

印度空軍不但有數量眾多的戰鬥機,還有從美國獲得的f35ai,而巴基斯坦空軍又有什麼呢?

到了當天下午,一次長途奔襲,更是改變了外界對巴基斯坦空軍的看法。

這場戰鬥,可以說打得相當的漂亮。

午後,巴基斯坦空軍首先圍繞著賈朗達爾,也就是跟拉合爾相鄰的印度北方城市展開了大規模的反擊行動。

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巴基斯坦空軍就投入了數十架戰鬥機。

其實,主力是a5p與f7p。

在巴基斯坦空軍中,還有大約40架a5p與60架f7p。

這兩種戰鬥機同樣來自華夏,均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採購,少數在90年代中期才交付,因為還有一些機體壽命,所以巴基斯坦空軍沒有急著讓其退役,打算使用到報廢。

保留這些飛機,其實的是為了維持機群規模。

為什麼?

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作戰飛機,就無法讓飛行員能夠獲得上天飛行的機會,也就無法維持飛行員隊伍。

通常情況下,任何一支空軍都有一些老舊過時的作戰飛機,而其存在的最主要的價值就是維持機群規模。

即便是美國空軍也不例外,在f35a已經服役了數百架的情況下,依然有大量f16/d戰鬥機。

在賈朗達爾這邊,巴基斯坦空軍打擊的就是印度陸軍。

其實,打到這個時候,印軍的戰略企圖已經沒有秘密可言了,就是在拉合爾突破,然後北上向堡進軍。

當然,印度沒有打算佔領巴基斯坦,而是要透過威脅巴基斯坦首都的方式,迫使巴基斯坦求和,然後一勞永逸的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即透過打垮巴基斯坦,逼迫巴基斯坦投降,奪取整個克什米爾。

再深入一步,最多也就只是打垮巴基斯坦,讓巴基斯坦倒退幾十年。

那麼,對巴基斯坦軍隊來說,迎擊正面之敵就非常重要了。

高強度的轟炸立即引來了印度戰鬥機。

別忘了,印度空軍有“費爾康”預警機。

雖然指揮能力不怎麼樣,但是這些預警機完全可以充當空中雷達站使用,在發現了來襲敵機之後,立即聯絡地面指揮中心,然後由地面指揮中心來組織攔截行動,引導防空戰鬥機作戰。

至於效率嘛,肯定不會高到哪裡去。

為了攔截30多架a5p與f7p,印度空軍分兩個批次出動了10多架u30ki與10來架f16e/f。

結果呢?

印度空軍宣稱擊落了27架巴基斯坦的戰鬥機,實際只擊落了8架,而且有6架是在巴基斯坦境內墜毀。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

很簡單,所有的a5p與f7p都是在超低空飛行,而且在遭到攻擊之後就立即丟掉了攜帶的炸彈,然後轉向返航。

因為這些戰鬥機是在超低空轉向,而且很快就飛出了印度戰鬥機的雷達探測區域,所以印度戰鬥機的飛行員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擊落了這些巴基斯坦戰鬥機,而且也很樂意獲得由此帶來的戰功。

要知道,在印度空軍,擊落一架戰鬥機有100萬盧比的獎金。

因為賈朗達爾附近的地面部隊遭到猛烈轟炸,所以印度空軍的注意力都在這邊。

為什麼?

按照計劃,印度陸軍最遲都得在開戰之後的一週之內發動地面進攻,不然就將錯過時間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