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成功能夠複製嗎?

顯然,這是一個偽命題。

如同日不落帝國只有一個,世界警察只有一個,華夏也只有一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複製華夏的成功經驗。

別的國家能做的,只有借鑑。

其實,巴基斯坦在最近這幾年就做得很不錯。

在華夏領導人提出了“命運共同體”框架設想之後,巴基斯坦成為第一個受益者,更是與華夏合作的“範版”。

雖然巴基斯坦依然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家,但是沒有人敢否認巴基斯坦的發展潛力。

隨著與華夏的鐵路通車,貫通巴基斯坦全境的高速公路正式投入執行,由華夏援助建造的火電站與水電站併網發電,以瓜達爾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陸續落成,巴基斯坦現在欠缺的只是時間。

即便以西方機構的估計,二十年之後,巴基斯坦就有望基本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

為什麼是二十年?

因為在工業化與現代化的建設上,巴基斯坦現在欠缺的不再是基礎設施,而是比設施更難培養的人才。

沒有人才,搞什麼工業化與現代化?

所幸,巴基斯坦當局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早在三年前就啟動了“全國掃盲行動”,計劃在未來二十年之內陸續投入上千億美元,在全國範圍內強行推廣義務教育,重點加強在邊遠地區的投入。

用二十年掃除文盲,顯然過於樂觀。

只是,在二十年後,巴基斯坦就能培養出上億名合格的產業工人,也就有能力向工業化邁進。

實現了工業化之後,巴基斯坦離現代化還遠嗎?

當然,巴基斯坦取得的成就離不開華夏的幫助,即投資幫助巴基斯坦進行基礎建設的同時,華夏也在幫助巴基斯坦培養人才,每年為巴基斯坦提供了數萬個留學名額,孤立巴基斯坦學生到華夏學習深造。

現在,在華夏學習與生活的巴基斯坦人超過了三百萬!

對於穆罕默德王儲的擔憂,王棟沒有辦法給出明確的答覆,因為就算他說得天花亂墜也只是一面之詞。

當然,王棟也提到了一點,即華夏的對外關係一向以合作建設為基礎。

“其實,不管是在巴基斯坦,還是在斯里蘭卡,在孟加拉國,在柬埔寨,在寮國,合作建設都是華夏的主旋律。至少就我所知,華夏走向世界的方式與美國有著本質的區別,不可相提並論。”

“照你所說,巴基斯坦已經是今非昔比了?”

王棟點了點頭,表示就是這個意思。

穆罕默德沒多囉嗦,拿起電話,吩咐衛隊長去安排一架飛機,並且讓薩利赫立即來王宮見他。

王棟嚇了一跳,不敢相信的看著穆罕默德。

“你們有句話,叫‘眼見為實’。我們就去巴基斯坦看看,如果巴基斯坦果真像你說的那樣,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我就相信你說的話,由此開始與華夏展開全面合作。”

“殿下,這……”

“不過就是去一趟巴基斯坦,前後也就幾天時間。”

“你不在的話……”

“我有替身,而且由薩利赫坐鎮,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