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印軍搶先發起反擊,所以巴軍的進攻行動推遲到了當天晚上。

傍晚,巴軍的遠端炮兵首先開火。

考慮到印軍的主力是步兵部隊,所以巴軍的前期炮火裝備只進行了半個小時,對印軍防線進行了覆蓋打擊。

隨後,巴軍的裝甲部隊就出動了。

進攻開始後不久,巴軍就遇到了小麻煩。

什麼麻煩?

按照印軍前線指揮官安排,應該在巴軍發動進攻的時候出來誘敵的那支部隊,也就是那支有20多輛T72M的裝甲營並沒有按照計劃發起反衝擊,而是留在了防線上,阻擊巴軍的裝甲部隊。

有用?

要知道,俄系坦克一直以野戰能力糟糕出名。

雖然印度一直在設法提高T系列坦克的夜戰能力,甚至花大價錢,找西方的軍火企業改進T90S與T72M,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即西方軍火企業提供的夜視儀,很難跟俄系坦克的觀瞄系統整合到一起。

可以說,印軍坦克幾乎沒有夜戰能力。

巴軍發動進攻的時候,已經是夜間。

其實,正是因為印軍裝甲部隊的夜戰能力太差,所以在很多時候,巴軍故意選擇在夜間發動進攻。

20多輛T72M能做啥?

即便不考慮夜戰能力,T72M對“哈立德2”的威脅也不是很大。

為啥?

沒有合適的穿甲彈。

當時,印軍提供給T72M的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穿甲彈。

這種穿甲彈,連俄軍都已淘汰。

很簡單,效能太差。

在2000米的距離上,其穿透深度還不到300毫米,也就勉強對付第二代主戰坦克,根本打不穿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正面裝甲。

在拉合爾,這一點已經得到證明。

T72M的穿甲彈,連“哈立德”的正面裝甲都打不穿,就更別說“哈立德2”了。

其實,印度從以色列進口了一批高效能的鎢合金穿甲彈,不過全部用在T90S上,並沒有提供給T72M。

為啥?

太貴了。

此外,以色列並沒有使用125毫米滑膛炮的坦克,而以色列的軍火公司開發125毫米穿甲彈,也只是為了對外出售。

顯然,就算以色列的穿甲彈比俄羅斯的好一些,也不會好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