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萬印軍被圍,印軍高層還在折騰2個裝甲旅。

這局面,看上去是萬分的詭異。

打到這個底部,需要動用新德里的衛戍部隊,印軍是無兵可派了嗎?

顯然不是。

其實,就在新德里東北就有一支印軍的主力部隊,擁有至少5個裝甲旅,而且裝備的全都是T90S。

此外,在印度東北地區還有10多個裝甲旅,至少有300輛T90S。

只是,印軍根本就不敢動用這兩個方向上的軍隊。

為啥?

華夏已經陳兵邊境。

當時,華夏的一個集團軍已經進駐西南地區,在西北方向上也有一個集團軍在運動,至少已經有一個快反旅到達了西南前線,而且該旅裝備了最新式的輕型坦克,還有數十門遠端火箭炮。

真要打起來,印軍部署在東部地區的裝甲部隊未必頂得住。

要知道,這種30噸級的輕型坦克就是專門為道路條件糟糕的山地研製,作戰能力絕對不在T90S之下。

可以說,打到這個時候,停火是印軍唯一的選擇。

不為別的,只是為了被巴軍包圍的18萬將士,印度高層就應該考慮停火,至少透過停火談判來爭取一些時間。

只是,印度高層顯然覺得顏面更加重要。

其實,就在當天,印度總理會見了美國與日本大使,向美國與日本提出了請求。

什麼請求?

希望美國與日本能夠在近期為印度提供一批軍事援助,幫助印度扭轉戰局,至少是避免戰敗。

戰敗?

先不說印度總理用這個詞,是否是在恫嚇美國與日本。

很明顯,如果美國與日本不肯提供支援,那麼印度確實有可能輸掉這場戰爭,而且遭到重創。

問題是,美國與日本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援助?

直接出兵參戰?

顯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別忘了,華夏始終沒有出手,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不想給美日參戰的理由,也是在扼制美日參戰的衝突。

此外,遠水救得了近火?

美國與印度隔著半個地球,從日本到印度也有數千千米,而華夏的重兵集團已經陳列在邊境線上。

敢說,只要美國與日本答應出兵,華夏就會立即大打出手。

以華夏的是實力,恐怕沒等美國與日本的援軍到達,印度總理就逃出新德里了。

其實,就算華夏不出兵,只是為巴基斯坦提供全方位的援助,都有很大的把握迅速擊敗印度。

為啥?

巴基斯坦的主戰裝備幾乎全部來自華夏,即便一些並非華夏的制式裝備,在華夏也能夠生產。

也就是說,華夏提供給巴基斯坦的武器裝備,巴基斯坦軍隊能夠立即用上。

事實上,現在限制巴軍突擊能力的,其實就是缺乏主戰裝備,特別是像VT4這類的主戰坦克。

此外,巴基斯坦空軍也缺少足夠多的戰鬥機。

總而言之,只要華夏放開閘門,把坦克戰機源源不斷的送到巴基斯坦,巴軍就有望在半個月內打到新德里。

美國與日本的援軍能在半個月內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