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騰用調侃的語氣說道:“我的看法沒有,我只想說,以後郝建這個名字,就歸我們偉大的韋爵爺了,我沈騰總算擺脫郝建這個名字了。”

現場頓時響起了一片掌聲,一片觀眾們鼓勵的掌聲。

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奇妙。

因為它往往出現計劃之外的變故。

比如現在。

原本週天是打算藉助元宵晚會來擺脫自己身上韋小寶的影子的,結果適得其反,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存在,他非但沒有擺脫韋小寶的影子,相反更重了。

說起來。

也是怨恨周天自己,非要改編《投其所好》,在裡面加了韋小寶的梗,如此就形成了一個一加一大於二的局面,使得人們越發的將他當成了韋小寶,使得他的身上韋小寶的影子越來越重。

當然。

也不是完全沒有好事。

那就是周天版本的鹿鼎記,在這個利好訊息的刺激下,收視率越發的好了起來。

正所謂好壞相伴。

因無法擺脫韋小寶影子的周天,這一日忽的透過自己的經紀人,聽到了一個好訊息,一個邀請他拍攝電影的好訊息。

某電影公司大概是被周天版本的鹿鼎記收視率破紀錄的訊息給刺激到了的緣故,竟然朝著周天發來了邀請函,希望周天可以參演由他們公司投資過億的類似鹿鼎記的電影。

這部電影中,周天除了可以拿到過億的超高片酬外,還將首次擔任電影的主演。

只不過這個主演依然是周天所不想看到的。

換言之。

周天在這部類似鹿鼎記的電影中,所演繹的角色其實跟鹿鼎記裡面的韋小寶差不多,這也急於擺脫身上韋小寶影子的周天愈發的不高興起來,幾乎想也不想的就要拒絕。

可就在周天明剛要拒絕的時候,他的經紀人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為周天不應該拒絕電影公司伸過來的橄欖枝。

也就是說。

經紀人是希望周天接演這部類似鹿鼎記題材的電影的,因為這對周天的錢途、名氣,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第一、過億片酬。

國內有多少人能夠拿到這個片酬?縱然對方看在了周天超火的名氣上面,給了周天過億的超高片酬,那也是所有人

說白了。

過億片酬是個不錯的噱頭。

第二、從小螢幕進入到大螢幕。

電影是把一個故事濃縮起來表現出來的,內容緊湊,情節簡練,多餘的部分很少,一部出色的電影,它的每一幅畫面幾乎都是跟內容有關的。而電視劇則不一樣,電視劇其實主要是用來消磨時間的一種娛樂手段,所以通常來說,電視劇的劇集時間都很長。想想現在四五十集、七八十集的電視裡,裡面有多少多餘的內容?裡面有多少被灌了水,但卻與主題沒有關係的情節?也不是所有的電視劇都這樣,但那僅僅只是極少數經典的電視劇,除此之外的那些電視劇全都是在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