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人的引領下,劉辯和王榛一路朝著邙山走去。

從小河邊到邙山,路途並不是很遠,走了不過一個時辰不到,他們就到了山腳下。

駐馬立於山腳,劉辯抬頭朝樹木蔥翠的山林望了望,向給他們領路的漢子問道:“道君在此山中?”

漢子回過頭,抱拳朝他們拱了拱說道:“道君乃是化外之人,住在山中恰是適當!”

聽了漢子所說的話,劉辯想想也是。

許多修道的人,都喜歡跑到山裡修煉,一來是山中所謂的靈氣豐富,二來則是為了應一句仁者樂山!

他們到了這片山腳並沒有路徑,山坡也很是陡峭,騎著戰馬根本無法上山。

劉辯和王榛無奈之下,只得下了戰馬,將馬匹拴在兩株大樹上,做下了標記,跟著那漢子進山去了。

拴馬匹的時候,劉辯並沒指望著還能見到這兩匹戰馬。

不說山林中狼蟲虎豹特別多,就算是沒有那些野獸,山中修道的這些人,難免不會見財起意,將他們的馬匹給牽走。

早先在路途上遇見的術士,便是打著百花道君的幌子,寧願傷害人命,也要騙取好處。

可見這百花道君也不是什麼好鳥!

遇見那幾個要將少年溺死的術士,劉辯就已經下了決心,必定要將這百花道君給滅了。

他不確定的一來是這位百花道君所在的方位,二來是此人手下究竟嘯聚了多少人馬,最重要的,還是這個人究竟有些甚麼能耐,會讓許多人聚集在他的身旁。

給他們帶路的漢子,顯然是走慣了山路,雖然腳下荊棘叢生,他的速度卻是絲毫沒有減慢。

跟在漢子身後,劉辯和王榛走的就很是艱難。

二人一邊揮舞長劍劈砍沿途遇見的荊棘,一邊加快了腳步緊跟在漢子身後。

沿著山路攀爬了大約兩個時辰,劉辯看見前方出現了一片空地。

所謂的空地,不過是許多林木被人為的砍伐,山土也被平掉了不少,在山上搭建了一座高臺,另外又建造了一些房舍。

房舍很是簡單,多是土木混合,從外觀看,並沒有半點奢華氣息。

看到那些房舍,劉辯甚至有些懷疑這位百花道君究竟會不會斂財。

房舍外,一些人在來來回回的走動著,也不曉得他們在做些什麼,高臺上,更是聚攏了許多人。

那些人或坐或站,圍成了一圈,好似在聽著什麼人講課。

看到這一幕,劉辯並沒有向給他們領路的漢子問什麼。

只從山頭上的情狀,他已經看出,百花道君此時應該正在開壇授課。

跟著那漢子,正往高臺走,迎面又過來了幾個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