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得了益州,佔據漢中的張魯,整日都是食不安寢。

在益州與漢中邊界,每天都會有漢中探馬來往來穿行。

漢中兵馬沒敢貿然向益州發起進攻,佔據了益州的漢軍,也沒有進攻漢中的意圖。

不過在兩地邊界,卻是有著不少漢軍委派的官員進駐。

這些官員進駐之後,立刻便在益州進內展開了丈量土地,重新為百姓分派土地的舉措。

漢軍重新丈量分派土地,並且每日都會有將士在益州境內大聲宣揚,大漢三年不收貢賦,百姓分得了土地,可安居樂業,無須承受徭役、賦稅之苦。

起先漢中郡的斥候們,對漢軍喊出的這些,還是嗤之以鼻,完全沒有放在心上。

可過了數日,他們卻發現,事態遠比他們想的更嚴重。

漢中境內,不少百姓聽聞益州在分派土地,且三年沒有徭役、賦稅,許多人都拖家帶口,趕往益州。

駐紮於益州的漢軍,對從漢中過來的百姓,採取的是來者安家的策略。

凡是進入益州的漢中百姓,都會分配到良田,就連他們的住處,都是由漢軍將士幫著建造。

以往在漢中食不果腹,到了益州,不僅是能吃得飽,就連住房和穿衣,都有漢軍照應著。

訊息很快不脛而走,最初得到訊息的,還只是兩地邊界的漢中百姓,到了後來,就連漢中腹地,也是傳揚了開來。

無數人為了生計,湧向益州。

眼見人口流失嚴重,每日都能得到探馬回報,說是有大批百姓又湧進了益州,且益州的漢軍是來者不拒,悉數收留,張魯心內是一陣陣的焦躁。

原本他就沒有得到大漢朝廷的委任,之所以能夠佔據漢中,完全是憑著歪理邪說誆騙百姓,才使得漢中百姓追隨他同劉璋作戰。

以往劉璋在益州,雖說也是採取的懷柔策略,但百姓生活還是相對貧苦,許多人耕種田地,到年尾除了賦稅和地租,也剩不得幾斤口糧。

因此,漢中百姓昔日對益州,並無嚮往之情。

可如今不同,漢軍佔據了益州,為百姓們分派土地,由於青苗尚在田間,一時半會還無法豐收,諸葛均又下令開啟倉廩,將糧倉中的糧食拿出來,用於分配給百姓作為口糧,待到豐收之後,再還給府庫。

如此一來,只要進入益州,便是不用愁著會餓肚子,由漢中向益州的遷徙,不幾日竟成了風氣、

“來人!”又一次得到成批百姓進入益州的訊息,張魯終於坐不住了,他猛的朝面前矮桌上拍了一巴掌,向屋外喊了一聲。

一個守在屋外的兵士跨步進內,抱拳等待著吩咐。

“傳令下去,若是再有百姓膽敢前往益州,殺無赦!”看著抱拳立於門內的兵士,張魯咬著牙,下達了他認為能夠有效遏止百姓遷徙的命令。

抱拳躬身應了一聲,兵士轉身退了出去。

張魯的命令很快傳達到了軍中。

漢中大軍,將士們多是當地人。

得到命令,不少將士心中都是十分不解。

漢中一地,已是連年欠收,且賦稅、徭役沉重,民間許多家庭,整年過的都是食不果腹的日子。

如今益州的日子好過了,舉家遷徙到益州,也是無可厚非。

更何況,漢中軍將士們,幾乎是人人都有親眷遷移到了益州,而且還有更多人的親眷,正準備遷移。

張魯的命令一下,漢中軍頓時沸騰了。

不少將士在得到命令的當日,便公然抗命,將兵刃衣甲帶走,離開軍營,往益州方向去了。

軍營內的變故,更是讓張魯心生煩悶。

思量再三,若是長此以往,他的漢中恐怕不用漢軍討伐,便已是人去地空,根本沒有幾個人願留在這裡。

以殘殺為手段,阻止百姓遷徙的目的,因將士們的牴觸,終究沒有成行。

張魯百般思量,終於做出了個決定,派出使者,前往益州同漢軍談判。

只要漢軍肯拒絕漢中百姓進入,他願投效大漢朝廷,為劉辯坐鎮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