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賈詡一起望著城外,張遼的眉頭也是緊鎖著,過了好一會,他才有些遲疑的說道:“鎮守下蔡,便交於中郎與子義,某領軍前往壽春便是!”

扭頭看著張遼,賈詡的臉上也是浮現出了一片凝重。

曹軍圍困壽春,必定是要來個圍城打援。

可眼下秦軍被動的,並不是看沒看出敵人的策略,而是壽春必須救,即便曉得曹軍是圍城打援,也必須發兵去救。

“如此,便仰仗文遠了!”沉默了許久,賈詡才緊皺著眉頭,對張遼說道:“曹軍若是半道截殺,只有兩處可做選擇。其一,乃是文遠行軍之時,離開下蔡十里有餘之處。彼處山巒重疊,地勢險要,正是曹軍設伏之絕佳所在!其二,便是壽春城外,彼處也是山勢連綿,曹軍一旦設伏,我軍縱然派出斥候,也是難以發現。文遠到了這兩處,當須小心才是!”

點了點頭,張遼抱起雙拳,朝賈詡拱了拱,轉身向城牆下面跑了去。

看著張遼離去的背影,賈詡眉頭微微擰著,直到張遼的背影在他視線中消失,他才輕輕的嘆了一聲。

下蔡秦軍攻伐許都,是他提出的計策,如今想來,這條計策怕是真的錯了。

曹軍的一系列應對,將秦軍拖的是疲憊不堪,不僅如此,下蔡與壽春兩地互成犄角,反倒使得此處秦軍疲於奔命,被曹軍牽著鼻子走。

張遼離去之後,賈詡並沒有下城牆,而是雙手扶著城垛,望著城外。

僅僅只過了一炷香的光景,下蔡城內,就有一支軍隊向著城門開進過去。

率領這支軍隊的,正是自願請纓前往壽春的張遼。

領著軍隊緩緩開出了壽春城,臨出城門的時候,張遼回頭朝著城牆上望了一眼。

他的目光,恰好與站在城牆上看著他的賈詡相對。

倆人彼此凝視了片刻,都沒有言語,張遼兜轉戰馬,雙腿朝著馬腹上輕輕一夾,策馬往壽春方向去了。

跟在張遼身後的,是一萬披堅執銳的秦軍將士。

或許是從張遼的臉上看出了什麼,這一萬出城的秦軍,也是人人面色凝重,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樣。

大軍出了下蔡,行進的速度並不是很快,直到過了許久,他們的背影在徹底在賈詡的視野中消失。

站在城頭上,望著漸行漸遠的秦軍,賈詡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片與前往壽春秦軍一樣的凝重。

張遼主動請纓,卻只是帶了一萬秦軍出征。

壽春城外的曹軍,足足有七萬人之多。

假若七萬曹軍只是青州軍,倒也罷了,可偏偏壽春城外的曹軍,是向來以能征慣戰聞名的曹軍主力。

雙方軍力相當,同樣的人數下,曹軍確實不一定有秦軍那般強悍,可眼下的enti是,曹軍人數足足是秦軍的七倍。

數量相差如此之大,賈詡對張遼的這次出征,確實沒敢抱任何的希望。

張遼領軍離開了下蔡,一路朝著壽春挺近。

此時的夏侯惇,卻已是早就做好了部署,只等張遼率領的秦軍進入他的伏擊圈。

就在夏侯惇做著最後部署的時候,遠處奔來了一騎快馬。

那匹馬的速度很快,朝著夏侯惇奔來,半道上竟是連速度都沒有減過一下。

看見有人策馬向他這邊本來,夏侯惇眉頭微微蹙著,眼睛眯了眯,臉色瞬間變的凝重了起來。

朝他這邊奔來的,是一個騎著戰馬的曹軍兵士。

那兵士並不隸屬夏侯惇麾下,只是看他策馬奔騰的焦急樣兒,夏侯惇就已是確定,朝他奔來的兵士,必定是許都過來的信使。

果然,當那兵士策馬衝到距離夏侯惇只有十多步的地方,猛然一勒將士,戰馬長嘶著人立而起。

當戰馬的兩隻前蹄落地,馬背上的騎士翻身跳了下來,飛快的跑到夏侯惇的面前,雙手抱拳,躬身對夏侯惇說道:“夏侯將軍,郭軍師差小人送來一封書信!”

聽說郭嘉又送來了書信,夏侯惇趕忙朝那兵士伸出手說道:“快將書信交於本將軍!”

在夏侯惇的催促下,兵士將手伸進懷中,掏出了郭嘉要他送來的書信,雙手捧著,呈遞給了夏侯惇。

從兵士手中接過書信,夏侯惇迫不及待的將書信開啟,只是看了一眼,就大吃一驚,忍不住說了一句:“軍師之計原來在此!”

“來人!”看完書信,夏侯惇已是完全明白過來,郭嘉因何特意命他依照早先曹仁的計策對付秦軍,他將書信揣進懷中之後,向身後的一名親兵喊道:“即刻攻城,日暮之前,給本將軍拿下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