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刺客(第1/2頁)
章節報錯
鄧展並沒有拋下劉辯離開長安,在劉辯對他說了那番掏心窩子的話後,經過一整夜的思量,他最終決定,留在劉辯身邊。
因董卓一案而被牽連的足有三千餘人,長安城內監牢一時人滿為患。
被抓的人之中,不僅有曾附逆董卓的官員和商賈,甚至還有許多平民。三千餘人之中,至少有兩千人是老人、孩子和婦孺。
若是朝廷決定將這些人連坐,長安城將會血流成河,屍骨遍地。
雖說無論前生還是今世,劉辯殺的人都不在少數。可要讓他眼睜睜的看著數千老弱婦孺被屠殺,他還真是有些不忍心。
長安皇宮,靜靜的佇立於這座古老的古城之中。高大的樓閣殿堂鱗次櫛比、飛簷連天,雖說尚未修葺完畢,卻已是透著無盡的厚重。
未央宮正殿,年僅十二歲的劉協端坐於正殿之上,因董卓伏誅,皇權再次迴歸漢室手中,且又有劉辯大軍即將開赴長安為後盾,劉協雖是年幼,滿朝文武卻並無一人再敢小覷於他。此時的他,是滿面紅光,與往日相比,倒是多了幾分帝王威儀。
“洛陽王請奏,赦免董卓一黨之家眷,不知眾位愛卿以為如何?”端坐於朝堂之上,劉協環顧著大殿內坐著的朝臣,向朝臣們問了一句。
他的嗓音很是稚嫩,可大殿之上的朝臣,卻沒有一個人敢小覷這位雖然尚未成人,卻已然大權在握的小皇帝。
“萬萬不可!”劉協的話音剛落,王允就起身抱拳對他說道:“啟稟陛下,董卓逆黨往日禍亂朝綱,致使皇權孱弱、朝堂不振。而今董卓已然伏誅,正是誅殺逆黨,重振威儀之時,如何可將逆黨家眷放過?”
“臣附議!”此時的王允,身為錄尚書事,掌管一朝國政,在朝堂之上儼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大殿之上的朝臣大多是唯他馬首是瞻,他起身反對劉辯的請奏,立刻便有十多名朝臣起身附議。
跪坐於左側上首的劉辯,見王允等朝臣起身反對他的請奏,微微一笑,也站了起來,跨步走到大殿中央,先是給劉協行了一禮,隨後扭身面朝王允,對王允說道:“敢問司徒,可是唯有殺戮才能震懾天下?”
“早先與劉辯聯合起來誅殺董卓,二人尚在一條戰線,可如今王允大權在握,掌管舉國朝政,與劉辯見解卻是有許多不同之處,二人難免會疏遠了許多。
洛陽王!”王允抱拳朝劉辯拱了拱,隨後對劉協和朝堂上的眾大臣說道:“洛陽王問老臣,怎樣殺戮,才可震懾天下。老臣今日便如實陳明。濫殺並不可震懾天下,但與逆賊有所勾連,曾禍亂朝綱者,卻要將其宗族盡滅,否則難以使得天下臣民信服。賈詡乃是董卓帳前軍師,洛陽王為其開脫罪名,留於帳下聽用,朝廷尚可以賈詡乃是暗中忠於朝廷為名,為其開脫。可中郎蔡邕,當街伏董卓之屍慟哭,舉城軍民盡皆目睹,洛陽王依然將他保護於王府之中,不知該當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留下賈詡、保護蔡邕,正是要服天下之人!”王允連番發問,劉辯不僅沒有被問住,反倒底氣十足的說道:“賈詡運籌帷幄,有經天緯地之才,用兵更是出神入化,小王也曾數次吃過其苦頭。如今董卓雖已伏誅,可西涼軍尚在,天下間擁兵自重者甚眾。用人之際,如何能將此治世之賢才誅殺於市?只要賈詡願為朝廷所用,當可允他戴罪立功,其必感念朝廷恩德,死命效力!”
說著話,劉辯又轉過身抱拳朝劉協深深一躬,對劉協說道:“至於蔡邕,乃是當今名士。其文章練達,才名遠播天下。文人耿直,董卓曾對蔡邕有提攜之恩,蔡邕伏屍慟哭,不過是因感念董卓恩情,與悖逆朝廷並無半點關聯。若是誅殺此人,恐怕天下人並非認可朝廷清剿有罪,反倒會以為朝廷容不得名士。敢問如此,何人還敢效命朝廷?”
“洛陽王與那蔡邕乃有翁婿之情……”劉辯的話音才落,王允就冷冷一笑,話只說了一半,便死盯著他,再沒開口。
王允雖是沒有把話說完,大殿中的眾人卻都曉得他所要說的是什麼。在大殿之中的朝臣看來,劉辯護住蔡邕,確實並非因為考慮到天下人,而是因蔡邕是劉辯的岳丈。
劉辯並未因王允這句話而顯露出半分惱怒,他只是微微一笑,朝王允擺了擺手,對王允說道:“王司徒如此說,未免小覷了小王。蔡邕雖是小王岳丈,可在小王心中,大漢宗室與當今陛下,才是最為緊要。小王保住蔡邕,正是不欲天下人對大漢宗室、對陛下有半點微詞……”
“即便如此,洛陽王只管保住賈詡與蔡邕便是,如何要為逆賊家眷開脫?”大殿之上的朝臣,也都曉得劉辯要保蔡邕和賈詡的決心是異常強大,也深知劉協如今對劉辯有所依託,除王允之外,別的大臣都不願直接在這個問題上開罪劉辯,不過對劉辯要為董卓逆黨的家眷說情,朝臣們還是有些不解,楊瓚更是站了起來,先是給劉協行了一禮,隨後向劉辯抱拳提出了質問。
扭頭朝楊瓚看了一眼,劉辯先是朝他拱了拱手,隨後轉身面朝劉協,抱拳躬身,對劉協說道:“陛下明鑑,董卓亂政,致使朝綱不振。而今董卓伏誅,大漢由亂而穩,正是收攏人心之時。臣竊以為,誅殺董卓逆黨首惡,勢在必行,與附逆無干之家眷,可發配為奴,以示懲戒,卻不可輕言殺戮。三千餘人,乃是三千餘條性命,上天且有好生之德,陛下為君,當以臣民為念,屠戮子民,不過自弱國力而已!”
端坐於朝堂之上,劉協低著頭,沉吟了片刻,才擺了下手,對劉辯和殿堂上的大臣們說道:“今日朝議且到此為止,眾卿所議,朕自有計較!退朝!”
劉協宣佈退朝,劉辯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不過他隱隱感覺的到,這一次,恐怕那三千多人的腦袋,是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