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看了一遍絲絹上寫的字,關靖捏著絲絹,望著還在屋內來回踱步的公孫瓚,對公孫瓚說道:“此等好事臨頭,將軍如何竟會發愁?”

“好事?”聽得關靖如此一說,公孫瓚扭過頭望著他,一臉茫然的說道:“大軍離開薊州,一旦袁紹領軍進犯,薊州將無可用之兵。若本將軍不去協助弘農王,事後又定然被追個不臣之罪,如此兩難,長史為何說是好事?”

“弘農王曾貴為九五之尊,如今坐在長安朝堂上的小皇帝,不過是董卓擅言廢立,強行扶持上去的傀儡而已。”手中捻著那塊絲絹,關靖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對公孫瓚說道:“公孫範將軍於書信中說的已是十分明瞭,此次征剿黃巾,弘農王只領了不足兩萬兵馬進入渤海。將軍麾下精兵數萬,待到擊潰黃巾賊人,再將弘農王……”

“長史的意思是……?”不等關靖把話說完,公孫瓚已是愣了一下,睜圓了眼睛,瞪著關靖看了好一會,才連著擺手說道:“不可,不可。弘農王到達渤海,若本將軍將其軟禁起來,各路豪強定然如同討伐董卓一般討伐本將軍……”

“將軍以禮相待,如何稱得軟禁?”公孫瓚剛否定關靖的提議,關靖就連忙對他說道:“只要將弘農王留在薊州,扶他重登帝位,這天下……”

話說到這裡,關靖的眸子中竟閃爍著一抹狡黠的光彩。

扭頭看著關靖,過了許久,公孫瓚才點了點頭,好似下了很大決心一般,對他說道:“既然如此,本將軍便點齊兵馬,前去渤海,助弘農王擊潰黃巾餘孽!”

公孫瓚領軍趕赴渤海,劉辯也已在公孫範的迎接下,率領大軍進駐了重合。

夕陽斜下,劉辯站在重合城頭,遙望著南方。進駐重合已有數日,每日他都會派出探馬前去打探兗州一帶的戰事,卻始終未得到青州黃巾被曹操攻破轉往渤海的訊息。

一騎快馬披著殘霞從南方飛奔而來,騎在馬背上的,是一名身穿大紅衣甲的劉辯軍斥候。

看到那斥候的身影,站在城牆上正眺望著遠方的劉辯精神陡然一振,扶在城垛上的手指也下意識的摳緊了一些。

“報!”趁著日暮之前,城門尚未關閉,快馬從城外護城河上的吊橋飛馳而過,衝進城內,斥候翻身跳下馬背,飛快的跑上城頭,半跪在劉辯身前,抱拳對他說道:“兗州牧曹操於壽張一帶迎擊青州黃巾失利,濟北相鮑信戰死,曹操已然退回濮陽一帶。各城加強守備,青州黃巾攻城不下糧草不濟,數十萬黃巾賊本欲退回青州一帶補充糧草,袁紹部將臧洪卻於近日佔據青州,使得黃巾賊完全斷絕了補給可能!”

“黃巾賊可有北進,前往渤海一帶的跡象?”聽聞曹操於壽張戰敗,劉辯眉頭擰了起來,趕忙向斥候追問了一句。

“並無此跡象!”劉辯問起青州黃巾有沒有北進的跡象,斥候連忙應道:“臧洪把守青州一帶,佈防很是嚴謹,即便黃巾賊有心北進,也定然會遭到強猛阻截。”

朝斥候擺了擺手,劉辯又扭過身子,雙手扶著城垛,望向了遙遠的南方。

青州軍並未北進,原本他們在擊退曹操之後,還可進入青州一帶補給,可臧洪的出現,卻斷絕了青州軍最後的退路。

此次東征,劉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招攬這支青州黃巾,將他們併入麾下,可依照眼下的情勢發展,想要兼併這支隊伍,恐怕並非如出發前想象的那麼容易。

與此同時,在重合北面二十里的野地中,領軍前來支援劉辯的公孫瓚手按佩劍,筆直的挺著身子站在軍營轅門處,眺望著南方。

“將軍!”建議公孫瓚領兵南進的關靖見他一直站在轅門處眺望南方,走到他的身後,抱拳躬身對他說道:“聽聞斥候來報,青州黃巾賊並未北進……”

“是!”公孫瓚皺著眉頭,點了下頭,視線卻還投在南方,對身後的關靖說道:“袁紹部將臧洪佔了青州……”

“青州與渤海毗鄰,若是讓袁紹佔了青州……”聽說臧洪佔了青州,關靖心頭一緊,趕忙對公孫瓚說道:“如此一來,渤海與薊州便盡數被袁紹圍在其中!”

公孫瓚沒有說話,只是緊緊的擰著眉頭,好似在尋思著什麼。

“將軍!”站在公孫瓚身後,關靖眼珠轉了轉,對公孫瓚說道:“臧洪佔據青州,並無朝廷委派,也無弘農王允諾,已是名不正而言不順。將軍可……”

“傳令下去!”不等關靖把話說完,公孫瓚扭頭對不遠處站著的親兵說道:“大軍避開重合,直入青州,將臧洪趕出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