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擊破劉岱,青州黃巾軍一路連續攻城拔寨,不斷有城池陷落,兗州各地紛紛告急。

由於劉岱作戰失利,兗州官員如今已是談到黃巾軍,都會神色為之一變,可曹操卻偏偏認為黃巾軍連番奏捷,正是驕傲輕敵之時,於此時反擊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決定將黃巾軍引到壽張一帶,與之展開決戰。

劉辯並未打算與曹操一同趕往壽張,徐庶已然在錦囊中定下計策,要他率軍繞道渤海,於渤海附近伏擊黃巾潰兵。

曹操領軍趕往壽張,劉辯也率領大軍離開了濮陽,一路向北,朝著渤海挺近。

青州黃巾軍要前往太行山,必定須經過渤海,爾後西行。劉辯率軍於渤海一帶伏擊,正可迎頭給予青州黃巾以痛擊。

朝廷任命的渤海太守,乃是冀州袁紹。可渤海位於冀州最東邊,臨近公孫瓚的勢力範圍。袁紹當初與公孫瓚交惡,交出渤海太守印綬,意圖和解,不想卻因此將整個渤海拱手讓於了公孫瓚。此時渤海的實際掌權者,並非袁紹,而是公孫瓚。

領著大軍,出了兗州地界,經過青州濟南國,直插渤海郡。一路上,劉辯都是馬不停蹄的在趕路,時刻不敢讓官兵鬆懈下來,生怕曹操過快的擊潰了黃巾軍,以至於他還沒張好口袋,黃巾潰兵就已趕到渤海。

剛過樂陵,才出青州地界,劉辯就下令大軍在重合城外駐紮下來。

青州黃巾大舉向兗州推進,附近各州郡皆已做好臨戰準備。公孫瓚任命的渤海太守公孫範,也離開南皮,親自鎮守與青州接壤的重合。

得知劉辯親自領軍前來,公孫範不敢怠慢,連忙派出人手籌辦糧草肉食勞軍,與此同時又暗中命人趕往漁陽,向坐鎮漁陽的公孫瓚呈報。

劉辯大軍在重合城外五里處駐紮下來,城內的公孫範在糧草肉食以及成車成車的酒水備辦妥當後,親自領著一支由百餘輛大車組成的勞軍隊伍,趕往劉辯大軍。

“殿下,渤海太守公孫範帶了許多糧草酒食前來勞軍!”中軍帥帳之中,劉辯與趙雲等將軍正商議著如何截擊青州黃巾軍,一名親兵站在帳外,雙手抱拳向帳內的劉辯稟報道。

得知公孫範前來勞軍,劉辯看著帳內眾將,對他們說道:“待到青州黃巾趕至渤海,我軍尚需與那白馬將軍好生協作,今日我軍新到,公孫範便來勞軍,可見他們公孫家心內還是有著幾分朝廷!”

“殿下親自前來,縱然那公孫瓚有割地稱王之念,卻也不敢於此時開罪殿下!”劉辯話音剛落,趙雲就抱拳對他說道:“早先各路豪強齊齊聚集虎牢關,意圖攻破洛陽。公孫瓚坐擁大軍,卻未發一兵一卒,態度極其不明,如今來到公孫家地界,殿下當小心為上……”

“且看那公孫範如何一說!”劉辯嘴角微微上揚,站起身,向帳內眾將招了下手,率先走出營帳。

領著一百多輛裝滿糧草、酒食的大車,公孫範立於劉辯大軍轅門之外。遠遠看見一名身穿金色衣甲、身後跟著數名威猛武將的少年向轅門走來,公孫範心知是劉辯來到,不等劉辯走到近前,已是雙手抱拳深深躬著身子行了個躬身大禮。

這公孫範大約三十多歲年紀,相貌平平,並無出眾之處。為迎接劉辯,他並未穿戴甲冑,而是穿著一身絲質華服,裝扮的就如同一個尋常士族子弟。

手按劍柄,領著趙雲、典韋等人走出轅門,劉辯將公孫範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向他問道:“來者可是渤海太守?”

“殿下垂詢,不敢相瞞!”公孫範抱拳躬身,態度很是恭謹的對劉辯說道:“這渤海太守乃是袁紹讓出印綬……”

“朝政把持於董卓之手,朝廷任命官員,也多是董卓逆賊經手!”不等公孫範把話說完,劉辯就介面說道:“反倒是如公孫將軍這般,憑著自家實力得了印綬者,更是忠於朝廷之事!”

公孫範能夠得到渤海太守印綬,本就是公孫瓚私下所為。原本他還以為劉辯會對此事頗有微詞,可沒想到,劉辯竟能說出一番贊同他得了渤海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