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村民用籮筐攔路(第1/4頁)
章節報錯
星期六下午不用上班。潘大章帶著溫小芹到了農楠稀土礦。
潘保定見他們兩個來了,也是異常高興。
溫小芹去跟柳宗英對賬。
潘雲青和曾明山、任小陽幾個也是住在辦公樓這邊。
潘保定跟大章介紹了這幾個月礦裡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除了第一個月受些影響了,後來二個月都正常了。
產品銷售除開支外也有七十多萬利潤。
公司賬上有了一百多萬餘款。
“新封礦需不需資金投入,要不要轉款給他們?”
每月工資都已經正常發放了。
在正常生產的情況下來說,農楠礦每月的收入都應該很穩定的。
大章說:“新封礦已經開始動工生產了,林礦長上個星期告訴我,說已經有產品可以銷售了。那樣的話,那邊即使還有需要投入資金,他們也有銷售產品的收入可墊付的。”
到目前為止,稀土礦產品還是供不應求的。
各地的客人源源不斷地湧來。
有些訂貨後索性住在岡州市,等自己需要的產品有貨了,就隨時裝貨走人。
潘大章知道,在前世這種現象一直到2000年以後都還存在。
在國外堪比黃金價的稀土礦,在岡州這裡賣出了白菜價。
在前世後來有報道,東洋國乘此時機大量收購稀土礦,把這種貴如黃金的稀有品,數千上萬噸的收購回國,然後存放起來。
多年以後,國家也充分認識到了這個問題。
努力把話語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對雜亂無章的稀土採礦業進行了整頓。
把礦收歸為國家採收,取締了私人無序並採的現象。
但是這個時候才是剛剛起步階段。
什麼事都有一個過程,此時私人開採是合法的,是得到有關部門准許的。
經過了無序開採,價格近乎白菜價的過程後,才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往往發展過程,注重的只是發展。
在某種特定的階段,那裡還有精力看見幾十年後的事情。
特殊的條件下,有些出現的現象是無奈的選擇。
比如現在的山嶺,不管是荊棘雜草,還有樹木,都被收割得光禿禿的。
煮飯炒菜,老百姓生活所需的柴火,靠的都是山上長的樹木和荊棘雜草,少數條件好的靠煤球。
電器裝置使用的還很少。
液化氣根本沒有。
那麼多人的起居飲食,每天的一日三餐,山上能夠做柴火的東西,肯定是供不應求的。
想綠水青山,恐怕也是無法達到的。
既然來到了農楠礦,肯定要去礦上看一看。
潘大章一個人開車去桐梓村。
從足洞鄉到桐梓村還是一條山路,只能透過一輛車。
他看見許多村民挑著籮筐上山,山上桐油樹和木梓樹的果實都可以採摘了。
桐梓村就是因為山上大量野生了這兩種植物而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