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章交待熊六福去購買那種型號的水管,還讓他購買了一些工具。

跟他說:“你今天把材料運回去,明天早上我去教你怎麼安裝。”

前世他開了建材店,有時候也會遇上水電安裝的事情。

塑膠管此時已經普遍使用了,買個熱熔器和一些接頭,工藝難度也不算大。

小章對他說:“哥,昨天三舅來這裡,他說長征大橋開始動工了,他讓你有空去施工現場看看。”

潘大章感到有點意外,前世這座大橋,第二年下半年才開始動工。

想不到這一世提前了半年多。

前世這座大橋修了三年才完工,二年後鐵珊籠礦的效益就一年不如一年了。

九零他去廣東打工的時候,回俞督縣城的路已經拐到長征大橋了。

東河大橋通行的車一下子少了許多。

東河大橋修成的話,水南村跟縣城就完全融為一體了。

多年以後楂林大橋也修成,在月舟村又修了一座水電站,上面也可以通車。

夏祺村跟河田村也修了一座橋。

他開上吉普車去菜院壩村,看見牌坊處幾家鋪面老闆正在跟徵地工作組的人員鬧。

其中就有電器維修店的黃師傅。

賣豆芽店、賣豆腐店,還有竹器店,幾個店主都是利用自家的鋪面開的店。

他們提出要讓公家安排一處可以開店的地方。

“我們做這個生意那麼久,全家都靠開店這點收入維生。修橋我們當然支援,但是也要滿足我們的要求。”

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嚴肅而認真地說:“已經充分了解你們的要求,賠多賠少是有檔案規定的,也不是有誰可以輕易改變的。你們最好配合我們的工作,已經將賠給你們宅基地已經安排在橋頭這個顯要位置了。”

潘大章知道長征大橋修成後,靠近俞督河邊的這條街道,後來幾乎成了俞督縣的經濟繁華的街道。

各種修理店在這裡開了很多,還有服裝店、傢俱店都往這邊移。

前面不遠處還開了一個農貿市場。

當然他也知道,對於末來的迷茫,拆遷戶們肯定是想多爭取一點利益的。

這年代所謂的釘子戶並沒有生存的空間。

個人不管怎樣還是要服從集體利益的。

當年聽說拆遷的事,這裡出現了一件事情。

但最後還是圓滿解決了。

他看見河中央開始有施工隊在打樁,河兩邊的出路口已經有了初步的雛形。

他開車往東河大橋拐過去,來到雙丘嶺山腳。

這邊是山野荒地,只有鄒家兩兄弟的宅基地和祖墳遷葬的問題。

鄒家相當配合,短期內就得到了解決。

所以這邊施工現場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

潘大章看見橋頭位置,離自己選擇的那塊地皮相距不到五十米,通往水南村方向就在對面。

他看見鄒榮生和村會計兩人在對面路口指指點點,說著什麼。

他走前去,跟他們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