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元氣神之死(第1/2頁)
章節報錯
洪易建立的周易書院,便在“眾聖殿”之中。
眾聖殿已經被洪易初步打造成了一件神器之王,內部是一個小世界,擁有浩瀚的空間,裡面有太極雷池、藏寶庫、種植龍牙米的地方,隱藏在了層層疊疊的時空大陣之中。
其中最熱鬧的地方,自然是正在編撰的大殿——眾聖殿。
這眾聖殿之中,有著洪易採集九淵神域之中,最為隱秘的長生真氣,可以延緩時間,更能延年益壽。
如此洞天福地之所,自然是讓諸多大儒捨不得離開。龐大的編修工作,憑借洪易一人之力,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完成,但有天下各個書院的大儒加入,各個書院也都拿出了珍藏典籍,梵家的六道梵書、王家的鳳凰涅槃卷、重陽真經、正氣卷,進展很快。
一部部的典籍,許多上古密卷,研究佔蔔,龜甲,丹詞,星相,三教,九流,農桑,種植,醫學,建築,禮儀,音樂,藥物,地理,風氣,水氣,四海秘聞,上古記錄,都不停的向“周易書院”的眾聖殿之中彙聚起來。
一部部的經書,抄錄著,融合著。
諸多大儒,還有成百上千的賢者,都安心居住在了周易書院之中,整日研究學問,吃著龍牙米,完全沉浸到了著作易經的過程之中。
洪易也並沒有閑著。
他做為的總編,開頭乾坤二卦的著作者。每天研究學問的時間,比起各位大儒要長很多很多。
整個大乾天州,數百位大儒,還有麾下的成千上萬賢者,更有數百萬卷的書籍,秘典,全部運送而來,其中的知識量有多大?
洪易本來以為自己的知識夠豐富的了,但是在一天天的閱讀典籍,和許多大儒討論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所學只不過是大千世界之中學問的滄海一粟。
他不斷的學習著,一天天的就感覺到了自己念頭之中,充滿了知識,這些知識又不停的融合著,發生著變化,彙聚成了一種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智慧。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洪易完全是停止了自己道術的修行,沉浸在浩如煙海的知識吸收之中去了。
大千世界之中的一切,人文,歷史,地理,天文,宇宙,時空,人心,物種,都完全在了洪易的心中。
讀到最深處,吸收了不知道多少知識,洪易恍惚之間,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就是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就是自己的感覺。
與此同時,陪伴洪易一路走來,小穆,小狐貍,元妃,赤追陽,沈鐵柱,還有周大先生等人,也完全的吸收著那些形形色色的知識。
大乾六十四年,很快就過去了。
秋去冬來,最後年關一過,到了大乾六十五年,任何事情都平平靜靜。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江流奪舍了乾帝楊盤,鑄就“未來之主”,造化之舟大成,行事卻是越發的神鬼莫測起來。
中央世界不斷有大神通之輩降臨,或奪舍,或威逼,或利誘,天下九九八十一州,真正在楊盤掌控之中的只有半數,而且誰知道這半數之中是不是也被人滲透。
楊盤要建立一個不朽的大王朝,要收集信仰、功德,以期渡過彼岸,江流卻是並不用在意這天下的歸屬,於是,便少了諸多的桎梏。
中央世界降臨又如何,遠古神王降臨又如何,這天下被奪又如何……
雖然說要超脫彼岸需要完成大宏願,而這大宏願便應在世間萬民的功德之中,與那功德成聖的途徑相同,但江流的道不再這個世界,自然也就不需要聚集這天下萬民的功德了。
所以,將朝廷之事交給了楊盤的幾個兒子,設定了內閣,江流便徹底的脫離了朝廷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