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0或者15年之後再踩油

10月底,政治局書記處各位、科技小組的聶帥、李強、錢學森、蔣築英終于都回到了北京,認真地討論第三個公文包裡的資訊。第三個公文包最重要的資訊是兩部手機,此外還有一個充電寶。2023年的蔣築英是工程院院士,本專業領域是半導體技術,但對各種工業系統都有所涉獵,因此手機中的資料、文件也以這些為主。但海量的電子書、網頁存檔、影片存檔資料也能梳理出未來50年

國際和世界形勢的變化。

這些資訊倒都還好,中央和科技小組過去10年早就學會如何使用了。最大的問題是蔣築英、錢學森分析出來的,三次公文包傳遞的另外一個資訊:它他的目的是什麼?究竟是要我們幹什麼?對這兩個疑問,錢學森的猜測獲得了最多的支援:這個神秘文明可能糾結於地球的科技發展不夠快,沒有在2023年突破“瓶頸”。至於這個“瓶頸到底是什麼,數理化生四個大方向,無數個小方向,哪個領域突破了才算是突破瓶頸期,暫時還沒搞清楚一一但是。中央和科技小組此次開會的目的並不是找出瓶頸方向是什麼,而是討論中國到底要不要在這方向推一把,給世界科技加個助力。陳:“我們推動科技超速發展,是要付出比較高的成本的。其實現在我們在科技上的突破也是要花不少錢的,這些賬我都在算著,只是在科技上花的錢能夠換回來幾倍、十幾倍的收益,因此它是值

得做的。李強這些年全國到處跑,對此最有感觸吧?

李強:“確實。未來檔案中並沒有給我們無微不至的技術資料,更沒有全套的生産裝置傳給我們。我們所擁有的優勢是提前知道了科技發展的方向,知道了科技發展中一些關鍵理論關鍵原理,一些技術關鍵點是如何解決的。要讓這個科技變成工廠、流水線、以及最後的産品,還需要全國各對口單位做工作,把工程細節給研發出來,再把裝置和母機給落實了。

錢學森:“而且,為了保守這個秘密,也為了讓我們科技小組的人不至於變成怪物,我們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採用誘導&039;的方式,來啟發下面的科研單位往這個方向想。過去十幾年,我們先建立了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科研體制,把精英精都放到合適發揮才能的位置上,又花了很大力氣完善基礎設施,這才能搞誘導式科技突破。

陳:“這種誘導式&039;的科技突破,也決定了只適合把領先世界一點點、領先得不太多的科技落實了。如果我們要把特別超前的科技放出來,這種誘導式又不起效果了,到時候得你們四個人直接扮演科學怪人了。

李強:“喉....科學怪人可不是什麼好詞兒,會讓全世界都十分困惑,因為這太難以常理解釋了,困惑之餘,其他國家會懷疑中國得到了某些其他神秘力量的援助。”總理:“這正是我們過去20年一直擔心的和要盡量避免的事情。”蔣築英算上這次,才是第二次參加這種書記處成員+科技小組的會議,他小聲地問總理:“如果引起了世界的懷疑還好吧,只要這個小屋裡的東西沒有洩露出去,那就只是懷疑。”錢學森:“沒有那麼簡單。只要外界懷疑有這個東西存在而我們沒能給出讓所有人信服的解釋或者說託詞,就會引起很大的混亂。”總理:“這方面人類已經有過例項了,而且是存在了幾幹年的例項,只是蔣築英你之前沒有把這兩件事聯絡到一起。宗教。”蔣築英聽到“宗教兩個字也楞了一下,過了一會兒他想通了,一拍大腿:“還真的是這樣!”總理:“假設,一個小國領袖突然富布,他們和中國一樣,也得到了未來穿越物品,國家崛起民族騰飛指日可待。而我們並不能否認這個領袖的說法,因為公文包出現在我們這裡,其實真的不是我們

所能控制的,甚至也不是我們所能預測規律的。中國都不能否認,世界其他國家就更不能了。

“領神再做做裝神弄鬼的工作,這個小國周邊的鄰國可能會瑟瑟發抖。這個領袖可能會對周邊國家發動戰爭。他其實沒有穿越物品,他的國家本來是打不過鄰國的,但他可能會與大國談條件,你大國幫我一起打鄰國,打贏了我把穿越物品送給大國解讀,你吃肉我喝湯就行.

劉委員長:“不,我看這個領袖宣佈這件事之後倒不是為了讓周邊鄰國瑟瑟發抖,而是讓國民對他無比忠誠。”錢學森:“國家就一白來個,比國家裝神弄鬼更容易引起混亂的,是個人宣佈獲得了未來穿越的物品.蔣築英:“這個我就懂了,跳大神的以前可不少。嗯,宣佈自己得到了未來穿越的物品的協助;對外界放出一點點難辨真假的神跡,其他更多的東西他不展示了;說為瞭解讀未來科技的秘密,他要辦

公司把科技化為現實;辦公司要先集資,每股一方元,如果科技解讀出來了幫到了國家,每股回報10萬元..

蔣築英說的這個“套路”把與會的各位都逗笑了。總理說道:“上帝、時空穿越,或許還有外星人,這仁其實是二個道理,大家都明自獲得它他們的幫助就意味著獲得極大的力量。世界並沒有人捉到過神或者上帝,可從古到今誕生了多少宗教、教

派、邪教。而現在,時空穿越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現象,這就讓我們不能不萬分慎重和警惕,我們這也是在維護整個世界的社會秩序吧。

主席:“同志們。”

會議還是回到正題主席:“學森對三個公文包的推斷,雖然只是憑邏輯上做的推斷,可它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覺得有道理,李強、蔣築英、榮臻你們幾個也覺得是符合邏輯的。”“學森提出的解決方案呢,是加速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速度,在2000年左右,讓我們的科技水平達到公文包裡面2022年的水平,當然,世界其他國家的科技也一定會被飛速發展的中國給拉動起來

的,到那個時候,我們與世界其他各國的科技差距恐怕也沒有20年那麼大。

“這樣,我們給了全世界20年的時間。雖然我們不知道未來科技的瓶頸在哪裡、如何突破,但可以讓後來的娃娃們用這20年琢磨怎麼突破瓶頸。我們能做的貢獻,現在所能想到的,就是如此了。”“要做這樣的決策並不容易,我們要付出代價。陳法同志指出了這個問題,加速科技發展,要在科技上的投入增加很多才可以辦到,而增加了這些投入之後,我們的收益和現在適當投入”的時候,恐怕

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賺的錢還是一樣,但是花的錢多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國家還有許多需要發展和打基礎的地方,我們是一個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國家。有一部分地區很先進很發達,但還有一大半的地區有待開發。

“如果我們引領科技的發展,就會把全世界的科技水平都拉上去,有些國家全國的社會發展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而我們不是這樣。科學技術就像超速行駛的汽車一樣突然加速發展,對我們國家究竟是好還是壞呢?

主席把現在所面臨的局面形勢做了客觀總結,把所有的困難和不利的方面都擺了出來。陳法:“我們現在等於是,絕世武功練到一半,如果突然加速訓練,很容易走火入魔。”總理;“現在外國人總結出現在我們的國家狀況了,說是8億人的中粵,有2億業華,2億排著隊等工業化,4億農業人口。本來呢,這個佇列是有計劃有順序的,2億人在前頭領跑,就像是大雁陣

型裡的頭雁,帶著後面的隊伍前進,大家一起上升。可如果頭雁飛得太快了,隊伍就脫節了。

主席點點頭,抽了一口煙,緩緩地吐出。總理:“可是,有古語說,以天下為已任,我們的老祖宗一千多年前就有這個覺悟了。我們的黨的宗旨,我們革命的目的,是全人類的解放。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從我們內心的信仰出發,又不能不

做這件事。

“我們先維持現在這樣的做法,等10或者15年之後,再踩油門。”鄧副主席說話。主席:“哦?”鄧副主席:“我們現在就當什麼都沒有發生,還是一點一點地摳,保持這個科技的領先優勢,但是不刻意拉大。10或者15年之後,是說到那個時候,我們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科研

人員和科研力量比現在強得多,可以承接所有行業內的科技進步帶來的産業紅利的時候,再逐漸地提速發展。

錢學森:“對,這就是之前我們談到過的,我們的高等教育的發展問題。我們要達到更大的大學招生規模,本科、碩士、博士都要有比較大的規模,而且還要高質量地培養出人才,這樣,10年或者15年之後,我們應該就可以充分地、優先地享用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

鄧:“高等教育的發展結合基礎建設的發展。”主席:“這就給我們未來10年的建設發展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喲。”總理:“教育部的高等教育擴大計劃,我審閱過66、68年的版本之後綜合在一起,擬定了新的計劃,到十年之後,1979年,年度大學生招生人數要達到120萬,是現在的四倍左右,佔當年進入18歲人

口的6。

錢學森:“這樣的人才數量,加上過去的人才儲備,到79年或者80年代初期,應該可以在各行各業都能有一個完整的産學研一體的團隊,而全國範圍,如果我們的基礎建設發展得好,每個行業,我們都能在世界的産業鏈條中站穩腳跟、掐住核心了。

陳法:“這個方案可以,其實這個方案可以說是暫緩做出決策,到底是不是要加速呢?我們到10年或者15年之後再看看。根據具體情況而決定,條件符合了,我們就踩油門,條件不符合,那就不踩油門,維持原樣就可以了。我同意。

主席:“同志們,120方大學生可不是比較高的要求,這只是正常的要求。”錢學森:“?”主席:“1979年,我們能做到招收150萬學生進入大學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