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設局

美國驅逐艦發現的這艘核潛艇,反應堆的聲音聽起來像s級671型),可其他的噪聲像中國核潛艇。這判斷沒錯,它就是採用了蘇聯原裝進口的v4的圖紙和現貨之後,發現這東西的尺寸重量竟然幾乎和091的動力艙完全匹配,直接往裡一塞替換掉原先的反應堆就ok於是迅速做出了調整,把正在建造的091型三號艇的動力給換了。

“它不是s級。也不是以前的中國核潛艇型號。”以前美國軍艦在南海邂逅過中國核潛艇,那是091的二號艇在跟蹤美國航母,聲吶兵聽、磁帶記錄儀也記錄下來了,中國的核潛艇反應堆有那種呼嘛呼的中頻喘氣聲。這次的中國核潛艇動力噪聲是671型特有的高頻抖音。好家夥,中國這才造到第三般核潛艇,就實現動力系統疊代發展了。不對,這也可能是中國潛艇用了蘇聯的核反應堆。“獨立”號的編隊指揮官向上彙報“發現了中國的新型核潛艇”,同時下令讓驅逐艦跟上去町住。不過,驅逐艦轉向也引起了中國核潛艇的警覺,後者也轉向並且悄悄降速、變深度,過一會兒,驅逐艦距

去了。

美國聲吶兵看看儀器的讀數,新核潛艇的噪聲分貝值其實和以前那艘差不多,可因為海水對聲波的衰減效應是越低頻低越衰減率越低,所以中頻噪音傳遞得遠,高頻噪音衰減得很快,稍遠一點就聽不到了。

驅逐艦返航,回歸航母附近。反潛機出去很敷衍地丟了幾個聲吶探測浮標。10分鐘後,“有高頻短波發報!”航母上的無線電偵測系統報告了。過一會兒,編隊中的班布裡奇”號也報告偵測到了短波無線電發報。

再過幾分鐘,菲律賓的無線電偵測系統也收到了。這套路美國海軍是熟悉的。這是潛艇釋放的一次性無線電浮標,在釋放前已經預置寫入了要發的電文,浮標出水就立即啟動把電報發出去,也可有一定的延時,以讓釋放浮標的潛艇開遠一點。壓縮發報的電文暫時還無法解讀,但應該是彙報了自已發現的美國航母戰鬥群的位置和航向,好嘛,中國人玩起了狼群戰術。但是,狼只有一隻…“中國現在只有3艘核潛艇,在南中國海只有一艘,他們演練的這一套根本施展不了。”美國海軍太平洋司令部對今天發生的這一幕對抗不以為然。“中國核潛艇從北海艦隊轉場到南海艦隊需要繞道航行2000海裡,兩次經過聲吶封鎖線,他們的轉場需要水面艦和航空兵前出配合,並且計劃要提前一個月準備。”“我不認為這具有什麼實戰意義。在戰爭爆發的情況下,他們的南北兩個艦隊是無法相互支援的。”

越南戰爭如火如茶,南海當然也不會一直平靜。在天上,每隔兩三天就會有一大波b52從菲律賓起飛,飛往中南半島炸胡志明小道或者炸北越。橫跨南海只需要1500公裡,b52飛個來回幾乎不費功夫,基本上可以掛滿彈。

南海海域則有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停留,艦載機也參與對越南的轟炸。除此之外,美國海軍在越南設立了兩個航空站,艦載機除了從航母上起飛,還可轉場到陸地機場執行轟炸任務1967年美軍在越南的傷亡達到了空前的15900人,不過,對越共的打擊效果也確實大大提升了。南越政府宣佈這一年擊斃了15萬越共,說按照這個速度,1968年度就可以消滅南越境內的反叛份子。美國.….美國還在核實情況。在河內,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部統計出了1967年度的損失數字,這個數字也讓他們無法樂觀起來。1967年全年,從北越派往南越的幹部和基幹部隊犧牲44500人。在南越現招現徵兵的遊擊隊犧牲人數暫時還統計不清,估計犧牲的在2~3萬人。損失真的很慘重。

比損失數字更楸心的是補充能力,1967年全年透過胡志明小道輸送到南方的人員是5萬人,然而同期被美軍削掉了4萬4,重傷殘廢不能繼續作戰的還有大幾千,所以,在南方堅持作戰的基幹部隊人數是在減少的。

當然,南方遊擊隊在快速發展壯大,人數已經到了20萬,可就地徵募的遊擊隊戰鬥遠不如北越派往南方的基幹部隊。1967年12月30日深夜,一列專列從南寧開出,掐著點在淩晨2點半,大黑天抵達河內。中方顧問團團長、範文同總理率中越兩方的高階幹部都集合在站臺迎接。解放軍前任總參謀長、現任國防大學校長粟峪大將身穿一身軍常服走出專列車廂。慄大將擔任總參謀長有十年時間,在他的努力下,總參謀部和全軍的參謀體系建立起來了,這讓軍隊更適應現代化戰爭,更適應正規化建設的需要。可是粟大將和同僚處不好關系是真的。就算不泛政治化整人了,大家總還是有些意見。因此1963年粟峪轉任國防大學校長,陳士架接任總參謀長。到1965年,粟峪又有了一個新任務:援越軍事顧問團總團長。總團長的意思是平時在北京,派往河內的是顧問團團長。不過,在1968年即將來臨的時候,慄峪必須要親自去一趟北越,因為1968年是越南戰爭十分關鍵的一年。軍事上關鍵,政治上也關鍵。政治上的關鍵意義是兩星期前粟峪才從中央那兒確定的。當時朱總司令、陳士渠到國防大學,見到粟峪之後,總司令的第一句話是:“粟峪,我們要透過戰場的調整,用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讓越南戰爭的形勢在1968年下半年有一個稍許平緩的態勢,以便讓林登約翰遜在1968年11月有較大的機率連任美國總統。”“南方前線的部隊傷亡情況還在統計中,到12月初的數字是犧牲超過了4萬人,這裡說的都是基幹部隊的牲人數。受傷4萬多人,其中有9000名重傷和殘疾人員已從長山道撤回了北方。”“殲敵數字,我們的部隊的記載確實不太準確,就用美方的吧。美國和南越部隊的傷亡人數,他們一直都有新聞媒體在報道,現在來看,美國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他們前11個月死了一萬五千人,南

越偽軍死了一萬一千人,.…..也是前11個月的。

越南人民軍總參謀長文進勇介紹現在的戰場情況。

文進勇和黎筍認為,1967年北越打得很好。美軍和偽軍被打死了那麼多,綜合起來雙方的傷亡比率不到1:2,長久下去,美國必然會在戰場上被拖垮。1968年,越南人民軍釀的大動作是:春節攻勢。經過1966和1967年螞蟻搬家式的滲透,已經有6個師的人民軍滲透到了南越境內,這些師都是越南人民軍最初的8個步兵師”克隆”出來的複製品送到南方戰場的。當然,在德浪河谷戰役之後,人民軍意識到和美軍打大規模正面作戰太吃虧,就把原先的整團活動的人民軍再打散為以營為單位,以一個正規營帶幾百到一千多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遊擊隊,和美軍

打起了遊擊戰。

越南總參謀部估測了一下手頭的力量,在1968年1月,他們可以集結20萬部隊,在南越全境幾十個點同時對美軍和南越軍的據點、城市展開攻擊,不管能不能攻佔這些地方,反正把聲勢打起來再說。

慄峪:“這有點像百團大戰的架勢。文進勇:“我們參照了一些百團大戰的經驗。”慄峪:“當年的百團大戰雖然沉重打擊了在華北的日軍和偽軍,但隨後日軍展開的瘋狂報複也讓根據地遭受到沉重的損失,在1941和1942年,根據地的面積急劇縮小,八路軍和地方部隊的人數也明

顯減少,根據地經濟也出現了極大的困難。百團大戰從戰鬥本身來說是成功的,但我們當時沒有考慮到日軍的後手,對日軍事後的報複力度估計太輕了。

文進勇:“可是我們現在的南方遊擊隊有北方的支援,有中國和蘇聯兩國的援助作為後盾,美軍如果之後大規模報複,我們仍然還可以繼續堅持下去。而美軍被春節攻勢這麼一打,他們國內的反戰聲音肯定高漲,有可能讓美國高層不敢再繼續跟下去。

慄峪:“這是政治效應,當然會有可能。但是,你們從參謀的角度考慮過美軍事後的大規模報複嗎?他們會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會給你們造成多大的打擊?”文進勇看看左右,這事他不知道,他得召喚總參謀部的其他參謀軍官了。“慄將軍,美軍的報複作戰,我們預估,可能他們會對河內進行強行的大規模空襲。”一名上校參謀回答粟峪的問題。粟峪:“南方的地面戰場呢?”“南方美軍會用空中力量配合地面快速分隊深入叢林區,打擊我們的關鍵後勤節點,因此我們要提前做好準備。”粟峪:“美軍的報複行動對你們南方的部隊、遊擊隊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失,你們必須也要進行一個計算。”

上校參謀:“由於春節攻勢打完之後,我們的部隊還剩多少、在哪裡,這些現在都無法估計,所以不太好計算。”粟峪:“不能為了打出聲勢而把家底投進去。打出聲勢是為了在政治上造勢,你們的這一點就有過於為了政治而作戰的意思。你們的總參謀部在規劃春節攻勢前應該搞清楚,第一,我們春節的幾十個

攻擊點是否都考慮周全了?會不會因為情報失誤把一兩的部隊全部百送進去?第二,某個據點攻擊成功,接下來該如何做?攻擊沒成功,該如何善後如何撤退?第蘭,春節攻勢全部打完,如何組織部隊和遊擊隊交替掩護,有序撤退?

上校參謀:“這有一些能由總參謀部做規劃,有一些得由前線指揮員臨機決定,我們只能向他們傳送選擇合適的時機展開反擊&039;的命令,不傳送具體的指令。”慄峪:“這應該還是情報方面的缺失,你們總參謀部沒有掌握前線的實時情報。”“是的,正因為實時情報是掌握在一線指揮員手中,傳遞到河內,再由河內發指令,往往就會貽誤戰機。”粟峪;“但你要考慮到另外一個因素,一線指揮員現在都指的是營、團級部隊的指揮員,他們所能瞭解的實時情報,也都是他們部隊的偵察兵獲取的、很狹窄的一個區域內的情報,如果沒有總參謀部

提供的戰役級大面積美軍動向的資訊,這些一線指揮員和他們的部隊很容易踏進陷阱。

上校參謀沉默。文進勇:“這樣,我們盡量收集各部隊上報的他們自已偵察兵發現的軍情,然後通發給南方戰場的各獨立作戰的部隊。”粟峪勉強點了點頭:“第二個問題,在春節攻勢完成之後,你們的想法是就地周旋,但我覺得就地與美軍和偽軍周旋會導致部隊出現嚴重的損失,就像百團大戰之後,我們就損失了八路軍的代總參謀

長和半個八路軍總部的機關人員。

“我建議你們,在春節攻勢結束之後,把南方的部隊透過長山小道撤回到北方,尤其是南方招募的遊擊隊,讓他們撤回北方,接受幾個月正規的軍事訓練,之後再投入到南方戰場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