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父親,我們不會背叛您

常宋美齡的飛機剛在臺北降落,情報局就來向常凱申彙報了:報告總統,第一夫人的飛機安全準時抵達,下飛機的除了夫人之外還有一個男人。噗..說話不是這麼說的,應該說”美國泛太平洋商會西太平洋區秘書長伊維斯特先生與常宋美齡一起到了臺北”。畢竟伊維斯特下飛機後就亮明瞭身份的。民國流落到臺灣這兒,宋家其實對常凱申都是半放棄狀態了,自412之後,兩大捆綁在一起、一度親如一家的家族漸漸又分道揚。宋子文宋美齡這兄弟姐妹基本都在美國找好了地方,常宋美齡也是。雖然她是沒有直接申請移民,但此時的民國想要支撐下去,萬般需要美國的支援,她作為第一夫人的確需要經常在美國和臺灣之

間跑動,一年回不了幾次臺灣。

泛太平洋商會的秘書來臺灣,那估計應該是來臺灣搞搞投資或者貿易,現在行政院說要優惠招商引資,美國人來投資那當然是好事,就讓伊維斯特和嚴家塗或者常經國商量去吧。可是,常宋美齡見到常凱申之後,說“達令,伊維斯特先生有一些重要事情,他是想和你親自談談。”常凱申:“昂?”

第二天。總統府。常凱申和伊維斯特見面。半個小時之後,談崩。雖然面見常凱申沒談成任何事,但伊維斯特一點都不著急的樣子,還是非常有涵養,彬彬有禮地和常凱申握手道別,走出總統府也是面帶笑意。相比之下常凱申就不行了,基本上是摔門而去。泛太平洋商會的西太區給了伊維斯特18個月的時間來搞定這事,他還有很多時間。

18個月,基本上就是一一可口可樂在上海的原漿生産線的建設週期。“常凱申拒絕了請求,他認為臺灣不應與大陸有任何的接觸,包括人員往來、通郵、貿易和投資往來。”“臺灣自1950年以來一直執行的《亂時期截斷匪區海上交通辦法》,我願稱之為片面性私掠法,是在一種非常特殊的環境下才誕生的,現在早已不合時宜。之所以還沒有成為笑話,是因為臺灣自

已悄悄縮小了海上封鎖的範圍和更改了定義。既然臺灣可以因大陸海軍實力的增強而悄悄縮小海上封鎖的範圍,那未來也一定可以再次修訂它。

“對於拒絕接觸的理由,常凱申表示,匪他們對中共的特殊稱呼)的言行具有妖惑性,不明真相的民眾會被矇蔽甚至煸動起來,給臺灣的治理帶來極大的難題。常凱申說的應當是實話,這與臺灣官方宣傳中的一贏再贏、‘三民主義統一全國的說法有明顯區別。

“常凱申的這種想法,在國民黨內部有支持者,但支持者並不是絕對多數的。值得注意的是,常凱申的兒子、內定的接任者常經國,就在此爭議中處於微妙的中立地位。”“是該去與常經國做一次會唔了。”

伊維斯特頂著泛太平洋商會西太區秘書長的名頭,在臺灣活動非常方便,軍政兩撥人都畢恭畢敬盡量配合。伊維斯特在臺北見了嚴家塗、在臺中見了正在這裡常駐考察的常經國,又往臺南去考察了臺灣的甘蔗園和高雄的造船工業,這才滿意而歸。

伊維斯特的臺灣之行中國方面沒有做任何官方的響應和官媒報道,盡管可口可樂公司透過自己的渠道向中央提前放了話並且確信中央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伊維斯特返回美國之後,中國方面有所動作了:

今年2月份回到大陸的李宗仁發表電視講話。李宗仁1964年12月去英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研究”沙龍,和包括蒙哥馬利在內的英國二戰老將們聊得很熱烈,十幾人相約跨過海峽參觀諾曼底,參觀市場花園行動戰役舊址,然後分別的時候

李宗仁就沒再返回英國,而是“嗖”地從西德去到了東德,再返回國內。

“海峽對岸的國民黨戰友們、後輩們,親愛的臺灣同胞們:”.李宗仁神態自若地說出“戰友們、後輩們”六個字,這第一句話就讓臺灣國府和國軍很多人破防了。李宗仁1916年追隨孫中山,作為桂軍的一員參加護國運動討伐袁世凱,1923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底1925年初,在病重的孫中山眼中,李宗仁是”他死後能夠撐起革命大旗”的24名國民黨人之一。

在現在的臺灣,資歷比李宗仁老的國民黨大員,基本上沒有了。

“先我所欲言者,即十六年來,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於我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和毛主席英明領導之下,高舉著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紅旗,堅決奮鬥,使國家蒸蒸日上,並連續爆炸成功原子彈氫彈,成功發射衛星、洲際導彈,中華民族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不正是孫中山先生畢生所追求之中華民族崛起麼?

“臺灣、大陸兩處分隔、骨肉同胞不能相見,實為國家之遺憾,民族之苦痛。我以過去親身的經驗觀察今日之變局,個人恩,早已置之度外。在此我忠告臺灣的國民黨人:分裂國家必將為時代所背

棄,除了統一,臺灣沒有別的出路。”

“在中國人之間,如假以時日,沒有不能解能決的事。經過一段和平共處的時間,就可以召開一個全國會議,由中國人自己試行解決國家的一切問題。”“常先生已年逾七十八,………我也已是古稀之年。如果他能毫無個人成見地以蒼生為念,母使內戰重起於中國,他會同意我的意見的。”“惟願中國日臻富強,世界永保和平!”李宗仁的講話發表於10月10日,武昌起義53週年,這天也是中華民國的”國慶日”。講話是用電視、廣播方式播出的,次日報紙轉載。雖然全臺灣島都不許收看收聽大陸的節目,但是,李宗仁的講話在華人圈內乃至全世界都引發了關注,臺灣就算捂住耳朵也不行,終究還是傳了進

去。

10月12日,60歲的埃德加斯諾從中國返回美國。這次斯諾在中國呆了整整三個月,抵達中國時總理接待,臨行是主席送的別。差不多三十年前,斯諾來到中國,在延安的窯洞裡初次與中國共産黨人接觸,寫出了那本《紅星照耀中國》。1965年再來中國,斯諾去了更多的地方,但也沒忘記重回延安,去看看西北的黃土高原。在斯諾眼裡,那星光現在變成了璀璨的銀河,這片古老的土地正熠熠生輝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斯諾打算把這三個月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又寫成一本書,但在這之前,他得先把與中國的主席、總理聊到的話題透露給新聞界。斯諾在與主席、總理談天時,也談到了臺灣問題。當時幾人的言談是以“未來臺灣回歸中國之後”的假設為基礎的。斯諾問主席,1945年重慶談判時,常凱申曾許諾,如果國共組成聯合政府,他會給主席一個省長當。如果未來臺灣回歸了中國,常凱申是不是照例擔任臺灣省省長?總理馬上回答斯諾,給他個省長低了。主席則做了補充道,1945年常凱申說給我個省長,還說共産黨可以把黨部放在淮陰,這是他沒有誠意的表現。當然,不只是常凱申,當時國民黨內有很多人,並沒有真的與共産黨合作、聯合的誠

意。今天如果我們也給他常凱申個省長,那也一樣,說明我們對兩岸的和平談判沒有誠意。我們是沒有誠意的一方嗎?

《中國高層透露臺灣問題解決路線圖:常凱申如歸順中共,他可在北京擔任要職而非擔任臺灣省長》

這不是斯諾寫的原報道,而是《華盛頓郵報》轉載之後的自由發揮,不過,雖然略有誇張,但並沒有很離譜。《中國單方面的表演已持續兩個月,臺灣至今未給予任何回應》這篇報道則在說現在的現狀,那就是自始至終都是大陸方面黨方面在喊話、在呼籲,臺灣絲毫不為所動。不過,現在臺灣還是在常凱申掌握之下,這一點都不奇怪。要是臺灣動了,那才是怪事。10月份臺北的秋雨中,常凱申用過午餐,取下自已的假牙,對周圍的人說他要到山上走走。接著,常凱申不顧隨從說“臺北正在下雨”的警告,掛柺杖走出去了。在雨中,常凱申呆立無語,副官在一旁打著傘,大氣也不敢出。禿然常凱申惱火起來說:“這裡不高!不夠高!”副官“.陽明山。臺北近郊、離總統府最近的一座山。常凱申現在爬上了陽明山,終於夠高了。陽明山雨更大,常凱申依稀辨認方向,讓自己朝向西努力跳望。當然什麼都看不見,在這裡不可能看見大陸。“總統,下雨天涼,您要注意身體.”在雨中,常經國的轎車網開來,常經國開門下車。常凱申:“我在西望,你們沒有向西看。你們人雖然沒有向西看,但心裡都是在朝著西邊跳望,是不是?常經國:“父親,不是.…常凱申:“臺灣,孤懸海外,萬事維艱。這十幾年來,我們同心同德,維持住了這一方傳承之地,讓中華血脈不至於..常經國:“父親,不會的,我們都不會背叛三民主義,不會背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