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打擊內賊資狗運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六十五章,打擊內賊資狗運動
1955年10月。
國務院副總理、財經委主任陳澐突然前往上海考察。
上個月中央書記處各位的案頭同時出現了兩份檔案,這是主席從批閱的公文裡抽出來、訂在一起,讓其他四位同志看一看、想一想的。
第一份是紡織工業部寫的1955年上半年紡織工業運營和發展狀況的報告,主要內容是:
1、全國紡織行業上半年繼續高速發展,産值同比增長率22,超出18~20的預期,其中對內的紡織品供應增長了18,出口額增加了25。紡織品的出口已成為現在中國外彙收入的頂樑柱,並且同時國內紡織品的供應相當充足,鑒於此形勢,紡織工業部認為布票的發行在當前仍然不是必須的。
2、紡織機械生産方面,又有3種紡織機械實現國産化,1955年紡織工業新獲得的機械中,國産化率已經超過50,達到52.2。並且三大紡織機械集團均已涉足成衣機械的仿製和研發,這有力支援了紡織行業提出的將産業鏈擴充套件到成衣生産的策略。
3、根據國家最近要求實施的“全國省市行業平均工資”標準,紡織工業當中,民營企業基層紡織工的月工資上漲10~15,民營和國營紡織企業的基層工人薪酬已經極為接近。甚至有部分民營企業對已經開出了比國營企業還要高一點的工資標準。
4、紡織工業的發展有效帶動了城市産業的發展,從1953年到1955年,除上海、廣州、武漢等傳統紡織工業強省外,長三角和珠三角多個中型城市因紡織工業的急劇擴張而受益。
總之就是一份向中央報告“形勢一片大好”的報告。
……
第二份是全國政協常委會轉交的,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申新公司董事長、恒大公司董事長及茂新公司董事長榮毅仁撰寫的紡織工業調查報告。這份報告主要說了這幾件事情:
1、從1954年初至1955年中,全國的紡織企業中,民營企業的利潤率穩中有升,在1955年初因為全面實施紡織工業工資標準而有一個臺階式下跌,但之後又恢複了正常的穩定且緩升勢頭。但是,國營紡織企業的利潤率隱約在下降。甚至上海的19家國營紡織企業中,1955年上半年已有1家由盈轉虧。
當然榮毅仁又說,還好虧損的不是轉為國有控股之後的3個申新分廠,這說明企業的“制度慣性”是有作用的。
2、不僅利潤率出現下降,國營紡織企業的産品品質也有下降的苗頭。在紡織品出口總值當中,民營企業佔55,國營企業佔45,但實際的産能,國營企業是佔60的,而民營企業只佔40。原因當然是品質抽檢的時候存在差異,外國貿易商當然會選擇品質相對較好的紡織品。
除了出口差異這一條很明顯的證據,榮毅仁還指出在紡織産業的中間産品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國營棉紗廠出産的棉紗被織布廠發現質量不如以前,以至於上海的各紡織企業間已經撕逼了好幾次了。
3、技術研發方面,榮毅仁總體上肯定國內紡織技術的研發工作,在國家隊的帶領下搞得是不錯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現在布匹織成之後是染布,由於工藝和一些染料的配方國內未能突破,至今還有17種成品布匹或綢緞國內染不出來,得出口白布到外國,由日本、印度染成最終産品。有時候這些最終産品還得打一轉又賣回國內,因為某些花色的布、綢就中國人喜歡——著實蛋疼得很。而這些國內缺失的紡織工藝,紡織工業協會提了好幾年了,研究解決的很少。
最後榮毅仁還提了幾句世界紡織業發展的走向。紡織工業現在出現了這樣的趨勢:英美和歐洲大陸的紡織企業數量和産量已不再增長甚至開始萎縮,西方資本對紡織業的投資開始從這些平均工資較高的國家轉向低工資國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東南亞、日本日本這時候的平均工資也很低)。由此帶來的是國際市場上紡織品的價格一直在低位打轉,並且隱隱有價格跳水的趨勢。如果中國不重視在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産率方面的進步,未來紡織品可能得倒貼錢才能賣出去。
……
主席把這兩份報告訂在一起讓大家傳看,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不過,透過公文了解情況不如親自去一趟,因此陳澐就來了一趟考察。
在上海市政府,國資委剛剛重新核算過的紡織企業運營狀況送到陳澐這裡。好家夥,現在上海紡織業虧損的不是一家企業,而是兩家了。國營上紡集團上海第三織布廠初版統計他們自己的賬目)沒虧損,重新核算之後7月份虧損11000元,8月虧損2萬多元。
就算按照他們自己做的賬目,1955年的形勢也沒好到哪裡去,從2月份到現在,都是勉強維持生活的樣子。
“陳副總理,最近兩三年,工廠的壓力很大,原本白布的定價是國家固定死的,一米多少錢有數,利潤也有數。現在不一樣了,這就讓我們感覺不好經營。另外,確實我們工廠的內部存在一些問題。”
現場辦公會。陳澐、上海市國資委的小組、上紡集團總經理和第三織布廠的經理,以及十幾個員工代表在一起現場解決第三織布廠的問題。
鄒福榮經理的這一番話,國資委的秘書先表達了他們這邊的看法:“白布的出貨價是有波動,但不大。從現在看來,出貨價低谷的時候你們廠尚可盈利,55年4月之後布價漲上來了,你們倒是玩不轉了。這不是你們虧損的主要問題。”
陳澐:“鄒經理,你剛才說的內部存在一些問題,指的是在工廠內部抓‘內賊資狗’的運動吧。這個事我想還是請在座的員工代表說一說,畢竟他們才是第一線的親歷的人員。”
十幾名紡織廠的職工個個都想說點什麼,可互相看了看,有幾個人的嘴巴動了動,結果卻沒說出來。
鄒福榮:“這是今年4月到5月搞的,這次運動沒有起到該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