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爸,我要參軍

在這次擴大會議的前半天,主席、總理、劉副主席、總司令都沒有表態“我支援不支援出兵”,像是隻帶了耳朵來似的,主要在聽其他政治局委員們陳述自己的意見。

書記處的五位都是看過“劇透”的,知道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打贏了。但如果與會的四人先丟擲自己的意見“我支援出兵”,就會影響到其他委員們自己的判斷。

如果因為主席或者總理先說的一句“我的個人意見是支援出兵的”,很多人可能就會不提意見直接支援了。

那樣就很糟,因為他本來應該提出或者提醒自己負責的工作範圍內都有什麼困難、都有哪些不利條件、都有哪些風險,如果被大佬們一句話堵了回去,中央就沒有機會知曉這些困難、分析這些困難、解決這些困難了。

那麼在抗美援朝打響之後,這些困難還會存在,還會暴露。只是那個時候,可能就沒有充裕的時間解決這些問題了。

“上海和江南地區第三次漲價風潮是在今年初,平息下來花了五十多天。這次漲價危機有資本家從中作祟的因素,但也有客觀因素,那就是農産品和紡織品的短缺,這個短缺又與國內很大一部分農村生産需要恢複有關。”

“1950年的農業收成目前來看普遍很好,糧食的短缺暫且可以解決了,但是棉花的短缺沒有解決。比如上海和廣州的紡織業,以前有相當一部分廠子使用的是進口棉,現在西方封鎖之後,紡織廠的開工就不足,開工不足紡織品的産量就降得比較厲害。”

“現在人民幣還是面臨這比較嚴重的通脹壓力,財政部那邊應該已經叫過很多次苦了,我們不能讓票子一天比一天毛,這是肯定的。但是,恢複國內生産和發展工業,又需要銀行拿出更多的錢來投資,所以,這是一個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需要接下來一段時間不斷摸索和實踐。”

“我說這麼多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出兵朝鮮,由此增加的這麼多的軍費,會對國家財政和經濟建設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總會計師說自己的意見。

劉副主席:“如果最後我們不得不和美國打,這些問題會有多嚴重?可以有什麼方法予以解決?”

總會計師:“最壞的情況是惡性通脹,導致人民幣發行不下去,民間自發採用各種代用貨幣或者物物交易。那麼從1949年到現在的經濟工作就等於白幹了。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不得不和美國打啊,可能要增加10的農業稅。”

總理:“農業稅主要是能籌集到多一點的軍糧,錢的問題呢?”

“通脹可能是會有一陣子,但如果調整工商業稅收,加大徵稅力度,打擊偷稅,還有,把一些關鍵商品做統購統銷,或者實行票據供應,那麼通脹應該能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

高山:“聽到我們可能不得不出兵朝鮮的訊息後,我檢視了最近半年軍火生産的情況,産量下降得太厲害了!你們馬放南山也太徹底了!子彈炮彈的産量下降了一大半,這怎麼打美國人?”

總會計師:“削減兵工廠的生産是調整工業的舉措,年初在重工業部和兵器工業的會議上決定的,而且,子彈炮彈産量的削減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總理:“我們不能只看到子彈炮彈生産數量削減了三分之二,這裡面削減的是原來解放區小兵工廠的生産,削減的子彈生産裡面有一半是舊彈殼複裝,另一半的製造質量也很不好,沒有辦法,解放區小兵工廠條件很差。炮彈也是如此。”

陳毅:“那時候華野的炮彈,山東生産的都是定時引信,打過去鑽進泥土裡還要一會兒才炸,國民黨兵聽到炮彈落地了還有時間趴下來,被俘了還說‘解放軍的炮彈是救命彈’,只有東北工廠造的大炮彈是觸發引信的,碰地就炸。”

總會計師:“像東北的、山西接收閻錫山的兵工廠生産的子彈炮彈,我們是沒有削減的,這些廠生産的子彈炮彈是合格的。”

總司令:“如果要打仗了,把軍火産量重新提上去,支援兩個到四個兵團在朝鮮作戰,做不做得到?”

總會計師:“朱老總,現在重工業部的工作是……把軍工生産的標準靠向蘇聯,比如79步槍彈、65、77步槍彈我們要逐漸改成蘇聯的762步槍彈,還有槍、炮也要逐漸換過來,這需要更長的時間,畢竟這就要新建兵工廠了。”

想了想,總會計師又補充了一句:“如果朝鮮半島很快就要出兵打仗,我們恐怕需要向蘇聯購買軍火。用外彙。”

……

第一天的討論很激烈,並且沒有進入舉手錶決階段。

第一天的會議結束後,當天晚上,彭老總從西北匆匆返回北京,在中南海與主席見了一面,兩人聊到深夜。

第二天,10月4日,政治局擴大會議繼續。

第二天晚上,會議終於統一了意見。

就在10月4日,美騎一師不但越過了三八線,而且深入北方30公裡,攻佔了人民軍的一個鎮子。後方空虛的朝鮮已在做撤離平壤的準備,金日成一馬當先,現在已經接近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