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人口,糧食,危機

1982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2.56,低於原歷史位面水平。

(原位面是2.97,低得還不算少。額.... 資料的版本)

生育率明顯下降的拐點是在1978年,在這一年發生的新鮮事是長三角、 珠三角“民工荒”。凡是有出遠門打工意願的農村人在過去幾年都出來了,新加入民工大軍的人數沒那麼多了,而全國的社會總

投資卻加速了,各種因素合在一起,就出了民工荒。

不僅是長三角、珠三角兩個地方開始出現民工荒,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爭搶勞動力現象。在那之後,從1978年到1983年,全國各行業的平均工資連續快速增長,從1978年到1983年, 全國的總

和生育率逐步下跌。

但是盡管生育率下跌,1982年全國人口淨增1600萬人。去年新生2300萬人口,死亡700萬人。如果簡單計算,1986年全國人口將達到11億,1992年12億, 19992000年達到13億人口。

如果把所有因素全部考慮在內,那就要加入總和生育率逐漸下跌、生育引導措施即將加強、60後大批進入育齡這三個因素,其中兩個對人口增長速度是負面影響,一個是正面影響。綜合來看,中國

的“13億人口日”會在2002年來到。

除此之外,在1983年也能預測到中國的人口增長率在未來會持續下降,最後轉入平臺期甚至小幅度負增長時期。估計屆時進入人口平臺期的中國的總人口數在1在4.5~15.5億之間。中位數15億。

15億就15億吧...

只需要做好兩件事:

第一是把自己搞得更有錢。

第二是維護世界和平(。。。)

1982年還發生了另一一個變化:世界糧食進口第一大國的“桂冠 從蘇聯轉移到了中國。

全年蘇聯進口2750萬噸糧食,比1981年增加了100萬噸,但中國從2450萬噸增長到3000萬噸。

其中稻米進口200萬噸,小麥450萬噸,其餘全是玉米、大豆。

在10年前,中國預計自己的稻米進口量會變得很多,因為南方(珠三角、 福建)在迅速城市化,聚集大量産業人口,到時候會出現光珠三角就要進口500萬噸大米的狀況。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珠三角的確變成了重度大米輸入地,但是湖南湖北的大米輸出能力提高了。除此之外,黑龍江大米大肆南侵,運糧船從東北的港口到上海、廈門、廣州,到處都有。

這是持續進行大手筆農業投資的結果,農藥、化肥、種子、交通改良、機械化等等,都在增強糧食輸出能力。

此外還有另一個因素: 根據市場調查,中國人的餐桌食物成分也在變化,每頓飯消費的主食重量在下降。

“去年我們的糧食進口額度一下子提高了 500多萬噸,你們研究的結果,是中國確實對國際糧價産生了抬高效應嗎’

陳壇在國際貿易研討會上,問參會的專家。

陳法手裡是一份研究報告: 《國際糧食貿 易及國際糧價走向預測》,這次研討會的研究課題之一。

1982年世界的糧食輸出國賣出了9500萬噸糧食,其中中國進口了3000萬噸,佔近三分之一。1981年 中國進口2450萬噸糧食,世界的糧食輸出國總共賣了9200萬噸糧食。

換句話說,世界糧食産量增加了300萬噸,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增加了550萬噸,這就肯定有一些國家, 本來要在1982年買糧食的,但是沒買成。

上揚,楚堅查家的資超教格在法組的智育夢零號,人2年的檢告2981年上77,其中國的因素思怕是最重要的因素。1982年世界各地的主要糧食産區氣候算是比較良好的,糧食增産,但價格卻

“但是,”柴龍補充,“正是因為糧食價格上漲並且中國表現出持續購買的意願,刺激了各糧食主産區的種植業。今年美國的玉米耕種面積比去年增加了400萬公頃,6000萬畝; 加拿大的種植面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