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三工(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二章,三工
(第七卷第一章傳錯位了.在責編上班之前先湊合著忍一忍吧)
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北側、橫跨長江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大壩正在漸漸”動起來”。
今天上午,葛洲壩的第三臺30萬千瓦水力渦輪投入運轉,大壩中部出現了三個白花花的水龍頭向下遊洩水,巨量的電力透過華中高壓電網輸往武漢甚至更東的地方。
至此為止,葛洲壩的9臺水力發電機組已有3組發電,其餘6臺機組也早已安裝完畢,現在只是在逐臺除錯、開放。
在葛洲壩大壩東側,是水利樞紐工程的巨型內河船閘。為了保證長江這條黃金水道今後都能暢通無阻,葛洲壩的船閘能容納最大寬度33米、長280米的船舶, 實際上宜昌到武漢的河道還開不進這麼
大的船。
不過,現在開不進這麼大的船,將來可未必。這誰敢打包票呢。
按這個計劃,到1980年底,葛洲壩的9臺水力發電機組就會全部投入運營,再加上一些邊角工程的收尾,葛洲壩將會在1982年迎來交付審查,如果順利的話,這座大壩會在1983年正式透過驗收。
建造這座大壩的除中國的眾多建築公司、廠家外,承包商還包括美國紐水’(紐約州水利制造公司)、法國杜美思(萬喜)、大馬賽,義大利托諾、德國霍爾茲曼等。
葛洲壩是另一一個更大的長江水利工程的前置工程或者說準備工程。
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早在1977年,葛洲壩工程主體接近完工時,三峽水利工程的決策和資金問題就已在走流程了。
這流程說的是決策和資金籌集,三峽工程的技術論證是從1960年開始的。從水文、含沙量、河床勘測、兩岸地質情況都進行了再一次詳細的調查。到七十年代,三峽工程的技術論證甚至從自然科學
擴充套件到了社會科學。
三峽庫區會有大量移民、還會有更多的人生活方式發生巨大的改變,應該如何進行規劃安排
再然後,社會科學的論證進入下一階段:
到底是成立三峽省呢,還是成立三峽特區,還是成立重慶直轄市
毫無疑問,獨立出一個省級單位有助於中央財政和國資委的資金更直接地注入三峽地區。不過,這是把四川分裂出去一塊, 所以不能不考慮四川這邊的想法。
當然,還得考慮重慶市(重慶地區)的想法。
“咱們的三的峽工程據說規劃投資370個億,胡總工,咱們國家的航空母艦才花多少錢啊”
“這不一樣。三峽工程建成之後,年發電量至少80億度,你算算多少錢了”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的第二任總指揮胡綿濤說道。
“800億度,640億人民....
胡綿濤:“電費已經降價啦,現在城裡四毛,農村5毛5。而且水電站按上網電價計算的,還要扣除運營維護成本。比如我們這個葛洲壩,每年除償還貸款,摺合來算每年有10個億淨收入。如果三峽建
成,應該比這要多好幾倍。
身邊的副總工程師趙克榮: ...我還是覺得航母也得造。要多造。
胡綿濤:“這倆事應該是互不耽誤的。”
“
3月份在.上海,中國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沈”號出海試航了。
一年多的碼頭舾裝,“遼沈” 號時時刻刻在上下班的市民的注目禮之下,有時候還有一些歪果仁。
300多米長、平平的甲板、沒有大炮管,沒有導彈,看起來雷達也不多,不過這就是現在國家海上威力的體現,海軍在全球範圍內部署和開展行動的底氣。
“遼沈”號的第一次試航僅驗證其動力系統, 船開出吳淞口,進行低速航行、加減速、轉向測試,24小時後在兩艘護衛艦的伴隨下返回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