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羅中石油産量翻倍,世界將被拯救!

上個月還打成一團的埃及、敘利亞、以色列幾十萬大軍停了下來,然而真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石油戰爭。

鬧到11月份,已經有美國人開始指責尼克松為什麼要大量向以色列空運武器了。這軍援還是公開的!

結果好了吧,歐佩克全球減産,外帶針對性禁運。

指責尼克松的人甚至有理有據地搬出了很多理由:軍援抵達以色列的的時候已經是10月11日,早兩天前戰局就已經逆轉;軍援的武器彈藥大部分沒用上,雖然第批彈藥是10月12日入庫的,但以色

列自己庫存的彈藥直用到了10月22日,美援只是作為壓箱底的庫存,提供心理安慰;而且因為有軍援壯膽,以軍在北線打到大馬士革城郊,在南線渡過運河進逼開羅,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眾怒。

指責尼克松的言論已經是事後諸葛亮了,這世上可沒有後悔藥。現在美國面臨的情況就是石油全面緊缺。全世介面臨的情況是油價翻番,並且,在越過6美元桶的心理恐慌線後,還在繼續上漲。

作為歐佩克之外的最大的石油出口國,蘇聯表現得波瀾不驚。

10月30日,在中東交戰各方停戰之後,蘇聯在南部兩處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兩處演習場都有師級部隊的大規模空降作戰。世人這才知道,中東戰爭打響之後蘇聯在其國土南部集結了7個空降師,

這7個空降師投出去可能徹底改變戰局。

1972年蘇聯出口了3.45億桶(約5000萬噸) 石油,按1972年的油價計算蘇聯的石油收入大約10億美元。而如果按現在的油價計算,蘇聯就算石油出口量保持不變,石油收入也會從10億漲到21億。

況且現在蘇聯表示自己的石油出口量還可以挖出一點潛力,從5000萬噸提高到5500萬噸; 年之後新鑽的一批油井出油,還能提高到6500萬噸。

蘇聯的增産潛力基本就這樣了。

根據歐佩克現在的石油限産計劃,到12月份歐佩克各國的原油日産量要從2230萬桶削減到1840萬桶,等於未來一年少 了2億噸的石油供應量。蘇聯石油補不上缺口,各原油採購國還得把目光投向其

他國家。

這個世界有産油國,有石油輸出國組織,但還有另一個組織 石油公司組成的聯盟。這在以前叫做石油七姐妹”,現在各公司合併拆分演化,再新新增一一些,大致上可以叫”石油九子”。

産油國與石油公司之間的權利劃分還挺複雜。

比如一個沙特的油田,由殼牌石油公司開發,那麼當歐佩克透過限産決議的時候,這個殼牌石油公司的資産,應該遵從限産決議嗎

應該。因為這是沙烏地阿拉伯領土之內的油田。

但實際情況比這還要複雜一些。 有的油田土地是國有的、運營也是國營,外國石油公司請過來是幫在地上鑽眼的,打好油井,結清勞務費就沒石油公司什麼事了。

有的油田外國石油公司不僅幫打井,還參與運營,因為石油公司有投資。

有的油田是外國石油公司租賃土地,勘探開採運營一條龍服務, 國家只有收稅的權利。

但在般情況下,國家主權或者說國家法律還是大於公司權益的。當然也有例外,石油公司雖然要服從所在國的法的律,但是石油公司可以使用某些手段影響這個國家的法律。

但是影響法律是個要長期操作的過程,現在在歐佩克那幾個國家,不管怎麼操作都來不及了。

在“石油九子“當中,有一個新進成員:羅中石油公司(roachina) 。

這個石油公司在奈及利亞、羅安達(葡屬安哥拉)、 剛果、厄瓜多、委內瑞拉都有投資運營的大油田。這五個國家除委內瑞拉是歐佩克成員國之外,其他四個都不是。

巧了麼不是。

在石油危機之前,羅中石油公司投資的油田總産量在石油九子中排名第五第六的樣子,絲毫不起眼。

石油危機爆發後,人們重新做了一份表格: 非歐佩克國家的油田,在這個排名裡面,羅中石油公司以4700萬噸的總産量高居第一名。

這下世界所有的石油買家蜂擁而來,有的派專員有的發函詢問有的國家甚至直接讓駐華大使找中國商務部,問詢羅中石油公司控制下的油田産能提高的潛力有多大。

商務部統 回答:由於油田極度分散,且這些油田大多數是開採不到3年的新油田,産量統計都不一定準確, 增産潛力這個資料還需一段時間才能拿出來。

就在中國商務部回答各石油購買國的時候,歐佩克再度出手。

“歐佩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