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有志氣試射成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銜授勳典禮隆重舉行》

“毛主席將元帥軍銜的命令狀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並將勳章授予有功人員”

“授予元帥軍銜禮成以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彭真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勳章的命令。”

“主席接著將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分別授予在中國工農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戰爭的有功人員,在解放戰爭時期直接領導原國民黨軍隊起義的有功人員,對人民解放戰爭有功人員,以及對和平解放西藏地區有功人員。”

……

解放軍授銜、10大元帥10大將這是1955年9月底的事,距離現在快五個月了。

不過,李強、錢學森、王希季、屠守鍔、梁思禮一群人是第一次看見聶榮臻身穿元帥服出現。

“聶總……聶帥!”

眾人紛紛站直敬禮致意,聶帥回敬軍禮。

時間已經撥到了1956年2月19日,地點是內蒙古西部的大戈壁。

聶榮臻身上是有濃厚蘇聯風格的元帥大衣,大簷帽的八一軍徽、肩膀上的紅五星、國徽閃亮。他們身處的導彈試驗場,即將進行dd1近程彈道導彈的全狀態試射,這枚導彈的綽號是“有志氣”。

一個月前,就在這裡,t1探空火箭改裝的慣導系統驗證彈“有骨氣”進行了成功的飛行測試。火箭驗證彈)垂直起飛,在助推段經過精確的飛行航跡調整,飛出大氣層,又準確地落在了200公裡外的大戈壁。當試驗場的測試人員將整次驗證彈試射的觀測資料、紀錄片空運回北京,整個第五研究院沸騰了。

中國造的導彈終於帶“大腦”了!這標誌著中國第一款彈道導彈終於邁過了最難一關。

不過t1試射成功並不代表研製工作結束,最重要的一步當然是試射攜帶慣導系統的dd1導彈。當t1測試成功後,在廠房裡組裝好了大半隻待安裝制導系統的dd1試驗彈迅速組裝拼合,春節前運往大西北。

由於此次試射的重大意義,不但彈道導彈設計組、錢學森全員前往試驗場觀看,聶帥和李強,中央特設的“未來科技小組”組長和副組長也都到現場觀看。

“燃料加註完畢,三分鐘準備!”

“1944年9月,納粹德國首次使用v2彈道導彈打擊英國,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德國發射了超過3000枚v2導彈,給倫敦造成了相當的破壞。當然,這種破壞是不如美國戰爭末期對日、德的戰略轟炸,但在1944年下半年,英美已完全掌控了制空權的情況下,德國本不可能對英國本土構成任何威脅,但v2做到了,它穿透所有一切英美的防空系統,造成了倫敦大面積毀壞和六千名平民死亡。”

錢學森回顧v2彈道導彈在二戰中的使用歷史。

“v2彈道導彈的圓機率偏差是8000米,在打擊英國期間,還受到英國諜報系統的誤導,有一段時間使用錯誤的大地座標,使得三千枚v2中有四百多枚完全偏離了目標。聶帥,我們的dd1彈道導彈,慣導系統根據設計小組所做的理論推算,它的圓機率偏差小於1000米。”

聶榮臻:“不要說小於1000米了,就算是和v2導彈差不多,那也是巨大的成就。這種導彈從頭到尾,我們沒有得到過任何外國的圖紙、資料、實物等等技術援助。除了錢博士你在美國見過v2導彈真身,我們其他人見都沒見過。”

錢學森:“但把dd1設計出來的不是我,是第五研究院的所有人。”

老錢不但見過v2導彈,清查過v2的圖紙,還審問過馮布勞恩……但聶榮臻說的的確沒錯,現在國內沒有任何資料和實物可供參考,錢學森也只有記在腦子裡的一些知識和資訊,他回國時美國政府也沒讓他帶任何涉密的或可能涉密的技術資料。

“一分鐘準備!”

“10秒鐘準備!”

“發射!”

火焰、轟鳴驚天動地,導彈冉冉升起,飛向遠方。

dd1導彈全長12米,直徑1.5米,全重7.5噸,尺寸和重量都比v2小一圈。戰鬥部也小,可裝500公斤的戰鬥部,而v2是1噸。

但是dd1在裝500公斤戰鬥部的時候射程是600公裡,v2只有320公裡。

錢學森很清楚地記得v2導彈發動機的技術引數,當王希季他們小組把新液體推進劑發動機鼓搗出來之後,他就知道dd1導彈肯定比v2更優秀。

因為dd1的紅煙硝酸肼類發動機比v2的液氧酒精發動機比沖高10。而推重比實際上也略有優勢——王希季苦著臉說自己設計的火箭發動機渦輪泵這麼笨重,是不會發動機超重了,錢學森略一對比就知道根本不超重,相反,王希季做的工作相當出色。

從1951年到1956年,錢學森覺得回國後最重大的成績,不是在這四年多的時間鼓搗出了一枚射程600公裡的彈道導彈,而是在國內建立了一個導彈運載火箭的研製體系,從最基礎的理論研究、空氣動力研究,到發動機研究,到慣導系統的研製。這套體系齊全到了連慣導系統在研製時如何與慣性陀螺生産廠之間做工藝公差互動都包括在內了。

開一個好頭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