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新階級

“總理,這是我們的同志在烏茲別克旅行和工作時做的調查報告。”“梅斯赫特突厥人現在在蘇聯內地居住得太分散了,我們人手也有限,畢竟得悄悄進行走訪調查,所以一共只調查了3個村鎮的梅斯赫特突厥人,很小的樣本。”總理聽取情報系統的工作彙報,在他面前是三份調查報告。這是一年前總理下達的命令,由情報系統借外交部中聯部國家處的名義搞一次對蘇聯某個事件的調查:1944~1960年,梅斯赫特突厥人大規模內遷事件。這是因為去年7~8月,蘇聯突然鬧出了梅了斯赫特突厥人的群體事件,七千多人圍住了喬治亞首府第比利斯。雖然當時中國正集中精力到解決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上,但總理還是在百忙之中讓情報

系統調查一下這件事。

公文包裡的《檔案》沒有專門給這件事安排一集節目,甚至在其他的涉及蘇聯的節目中都沒有提到,可這件事是小事嗎?好像挺大啊。七千多梅斯赫特人圍住第比利斯的蘇共天樓,質問他們被內遷到蘇聯腹地的族人去了哪裡、是死是活,為什麼不允許與他們通訊。蘇聯派往現場的軍警武力驅散梅斯赫特人,後者與軍警鬥毆,造成

不少傷亡。

情報系統受領任務之後,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給總理交出了一份算是極小樣本的抽樣調查報告。1944年11月,斯大林下令將居住在蘇聯邊境的11.5萬梅斯赫特人部落大批遷往蘇聯腹地。從1944年到1960年,這樣的大規模內遷一共進行了3次,遷移了20萬梅斯赫特人,佔這個民族1968年人口

數的一半以上。

內遷的梅斯赫特人主要分佈在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的90多個村鎮中。調查工作組走訪了其中3個。調查組首先要調查的事情是:梅斯赫特人在內遷過程中到底有多少非正常死亡的?土耳其和梅斯赫特部落認為斯大林那次內遷殺死了3方梅斯赫特人,後來的2次內遷又有2方梅斯赫特非正常死亡,調查組走訪的第一個梅斯赫特村莊有1460人,這個村子是1944年11月強制內遷的,從喬治亞出發的時候人口有1900人。

在途中死亡230人,另有70多人從列車上跳走逃亡,從此再無聯系。剩下的這1600多人在此村住下,但在1951年,這個村的梅斯赫特人與鄰村的烏茲別克人發生鬥毆,直接死亡55人第二個村莊也是1944年11月內遷的,現居民2100人,1944年從喬治亞出發的時候人口2000人,途中逃亡和非正常死亡200人左右。第三個村莊是1960年內遷的,現居民1800人,出發的時候人口1710人,遷移途中沒有非正常死亡。更詳細的資料也有。內遷之後這些梅斯赫特人普遍的現象是生育率低而自殺率高,這是他們內遷之後人口總是不增長的主要原因。1944年冬關的內遷的確有較高的非正常死亡率,雖然沒有流傳的說法那麼驚人,但比例也很高了。內遷是突然決定的,只給了各村1~2關的準備時間。全村包括老弱病殘在內,全坐沒有任何保暖措

施的悶罐子車廂,途中食物和水屢屢供應不上,造成大批人員死亡。

內遷之後與附近的原住民關系相當緊張,械鬥是常事,這也會讓梅斯赫特人人口非正常減少。總理:“在內遷之前,馬拉拉赫村每戶平均有45公項草場,內遷之後草場減少到每戶25公頃。就這25公頃,還是從旁邊的一個烏茲別克村子硬劃給他們村的。”“烏茲別克人被劃走了屬於他們的草場卻沒有得到任何補償;梅斯赫特人在新家獲得的草場比在故鄉少了一半。雙方都很憤怒,不打架才怪呢。”劉委員長:“我們調查梅斯赫特人內遷事件,其實第一目的不是找蘇聯哪兒地方做得不對,而是最好能從蘇聯已經發生過的這些事情裡面吸取教訓。”“蘇聯在這方面告訴我們的第一件事是:人口的遷移應當以更利於發展經濟和更利於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為目的,如果是為了國防的需要而遷移人口,那麼同樣也要考慮到居民的生活水平,如果發現遷

移人口必然會帶來生活質量的下降,那就應該暫緩做這件事。

總理:“斯大林作出遷移11.5萬梅斯赫特的決定的原因是很牽強的。當時二戰尚未結束,土耳其並非敵對陣營。此外,梅斯赫特突厥人雖然屬於廣義的突厥族群,但並不是本部,他們這個部落,過去五百年無數次想把土耳其蘇丹嘎了,其中有一次還得手了..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才被流放到奧斯曼土耳其的邊疆地區,這些地區後來變成了蘇聯的邊疆地區。

劉委員長:“但現在因為內遷事件,恐怕梅斯赫特人已經變成了心向土耳其的民族,至少是把土耳其認定為自己的宗主國。可能斯大林本來想的是鞏固國防,但最後做這件事的效果,是讓他們的邊疆地區變得不穩定了。

主席:“民族問題和邊疆的穩定,我們是要從這件事情吸取教訓的。不過梅斯赫特人的問題重點是內遷。我們現在也有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要注意多看國外發生過的人口遷移有哪些成功的、哪些不成功的,反觀我們自己的政策,或是改進或是堅持,就都有一個參考繫了。

“主席,這本灰皮書,文字寫得有點.….危言篤聽了。”在中南海那間小屋的“讀書會”,主席、總理、陳法等人人手一冊灰皮書。

陳法:“它裡頭的文字,相當尖刻。”主席:“是尖刻,還是尖銳?”陳法:“闡述事實,實事求是地給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尖銳;闡述事實但最後卻提出一種奇葩的不可理喻的解決辦法,這...就是這本書。”陳法手裡的書沒開啟,封面是:《新階級》【南斯拉夫】米洛萬德熱拉斯著供內部參考)主席:“闡述事實是一件容易的事麼?很不容易啊。我們最近特別注意收集從蘇聯回來的同志的報告、遊記,其中瞭解到的情況很多,這讓我不得不思考這件事。”“我們的農業專家最近接了一個列寧格勒的專案,這是第一次向蘇聯輸出技未,一個冬季李保暖蔬菜天棚專案。列寧格勒三百方人口,這個蔬菜天棚只夠保障五方人的,保障誰?列寧格勒的幹部。這個

啊,就是列寧格勒幹部的特供專案。

“斯大林的時候,幹部隊伍就有紅包制度,這和我們的績效工資不一樣,紅包只發給幹部,工程師、技術骨幹沒有,工人更沒有。赫魯曉夫在的時候,紅包制度叫停了,可現在又回複了。”“蘇聯幹部都有名目繁多的津貼;免費療養和特別醫療服務;寬敲的住宅和豪華的別墅;特殊的配給和供應;還有種種職務級別帶來的特權。”“有人說,蘇聯建立的時間長,到現在52年了,很多制度、很多事情會發生變化,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發生了變化。我就想知道,在我們建國52年的時候,能不能避免這些事情?”陳法:“主席的意思是說,德熱拉斯給出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駁斥或者不看,但是,他所闡述的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重視。”主席:“讀書會嘛,這本書還是值得我們今天聚在一起讀一讀的。”...米洛萬德熱拉斯,南斯拉夫人,鐵託幾十年的戰友。他曾任南斯拉夫副總統、南共副主席,而且他生於1911年而鐵託是1892年生人,因此在50年代初,有不少西方的政治分析人士認為他可能會是鐵託的接班人。不過德熱拉斯很快就把自己的接班人“作”沒了。1954年,德熱拉斯被撤銷黨內一切職務,以”進行敵意宣傳”罪被判刑一年半,但在監獄外執行就是軟禁)。1956年又被判刑3年,1957年追加7年徒刑,並且真的進監獄,

1961年假釋,但隨即德熱拉斯發表回憶錄《同斯大林的談話》,以洩露國家機密罪又坐牢去了。這一次坐了5年,坐牢期間德熱拉斯還是在監獄裡不停地寫作雖然無法發表)。德熱拉斯這人的特點是哪也不去,有很多美國記者和政要訪問南斯拉夫,表示可以帶德熱拉斯出國政治避難,他就賴在南斯拉夫不走,一有空就是寫書寫文章。德熱拉斯寫的文章也不針對鐵託。“我不是針對在座的誰,我是說,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背叛革命的人。”鐵託都拿他沒脾氣了。1966年,鐵託下令釋放德熱拉斯,並且給了他一塊牌牌:“只要鐵託還活著,德熱拉斯就不會被逮捕或判刑”。現在德熱拉斯就被軟禁在貝爾格萊德附近的一幢別墅中。《新階級》這本書,就是德熱拉斯在1956年入獄之後,1957年寫成並且託人帶到監獄外出版的,

這本書,1962年以灰皮書的名義引進翻譯的《新階級》,現在的小屋裡,主席等人人手一本。“在蘇聯和其他共産主義國家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與那些領導人物甚至列寧、斯大林、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等卓越的領導人物)所預料的不同。他們預料國家將迅速消滅,而民主將會加強。然而,

發生的事恰恰相反。

“他們最大的幻想是:在蘇聯實行工業化和集體化以及摧毀資本主義的所有權以後,將産生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在1936年新憲法頒布時,斯大林曾宣佈剝削階級已不再存在&039;,資産階級及以前傳下來的階級事實上是被消滅了,不過,一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階級卻形成了。”“在社會主義國家,使用、管理並控制國有化和社會化財産以及整個社會生活的,是一群官僚。官僚在社會中居於一種特殊的特權地位,掌握行政大權,控制國民收入和國家物資。”“所有權不過是享有利潤和控制的權利。如果有人把階級利益解釋為這種權利,那麼分析到最後,我們可以說共産主義國家正有一種新的所有權形式在興起,或者說,正有一個統治階級在興起。”“…….與以前的革命相反,共産主義革命是以取消階級為號召開始,但最後竟造成一個擁有空前絕對權威的新階級。”“在革命勝利前,共産黨的黨籍是表示一種犧牲,做一個職業革命家是一種無上的光榮。而現在,黨的權力已經鞏固,黨籍就表示屬於一個特權階級的人。物資逐漸被收歸國有,生産在逐漸發展,這

個特權階級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物資的支配權,也就越來越像一個階級。

“在十幾年前,那個芝加哥派的經濟學家弗裡德曼來中國,和顧準聊了很長時間,顧準後來把他們談話的內容整理成了文章。”

陳法放下手中的《新階級》,說了另一件事。“弗裡德曼搞清楚了中國國有企業、其他資産的政策之後,然後他突然話風一轉,說這一切最終會導向寡頭政治下的國家資本主義。”“雖然描述的詞彙有些不同,但是,弗裡德曼和德熱拉斯描述的現象恐怕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