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最低工資標準再上調
章節報錯
第七十八章,最低工資標準再上調
“從1968年起,全國國企、國有單位職工基準工資上調。”“大學本科)畢業生正式入職工資從45元上調至60元。大學專科)畢業生從42元上調至55元。中專、高中畢業生從36元上調至50元,初中文化水平的職工新入職工資從32元上調至45元。”“地區補貼、工種補貼等收入,以及職工工齡遞增工資、職級遞增工資等,均按照新的基數進行重新計算。”“國企單位的績效工資仍按照國務院、國資委1965年《職工薪酬激勵規定》,在企業上繳國家稅收和國企利潤、提成之後的剩餘部分利潤,按比例發放。”
“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最低工資及勞動保障條例》重新做出調整。全國民營企業勞動者最低工資上調。一類地區從25元上調至2元。三類地區從18元上調至25元,四類地區從16元上調至22元。
“民營企業向勞動者服務中心繳納的勞動者保障基金費率標準同比例上調。”“各地勞動保障部、執法部門、公安機關將在近期進行較為密集的抽檢調查,保證《最低工資及勞動保障條例》最新款的執行力度。”
這是1968年1月份國內最大、最受關注的新聞現在國內關注的新聞熱點越來越偏向於國內事務。六十年代初期,全國廣播和電視鋪開的時候,群眾最喜歡的事是“透過電視看世界”。雖然大多數情況是單位的電視不是自已家裡的,可晚上在食堂吃
飯,看一會兒電視新聞,看完了工友們相互討論聊天,還會感嘆感嘆“世界真奇妙”。
非洲人怎麼黑得跟炭似的,有意思有意思。阿拉伯這麼熱,怎麼還穿長袍頭上包塊布,有意思。巴西人跳的這是什麼舞?有意思有意思。
印度人為什麼頭上纏著紗布?有意思有意思。國足又被南斯拉夫虐了?.….到現在呢,透過電視瞭解世界還是會的,但是,透過電視瞭解身邊的事也很重要。尤其是國企和民企工資雙漲的訊息傳出來之後,到處都是沸騰的討論,國際上的事情反倒沒那麼重要了。杜布切克就任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書記,諾沃特尼下臺了?關我毛事,我算算我月工資過百沒有。柏林牆再現逃亡者被擊斃事件,1名45歲的婦女中彈身亡?管我啥事,我算算我和我老婆什麼時候能買臺電視機。越南戰爭美軍被伏擊,陣亡70+?管這個幹啥,我問問服裝廠還招人不,我二侄子也要進城。
“北京、沈陽、上海、廣州、天津是全國一類地區,最低工資從25元上調到35元,但是,這些城市也是民營企業數量極多的地區。詳細統計、逐一核實,既要從官方統計渠道核實,也要接收民間舉報和民間意見,不能有疏漏。
“最低工資標準能否落實,就看執行力度。如果能夠基本不漏地讓所有企業都落實這個制度,那這個制度就可以長久持續下去。如果你做得不徹底,有的企業落實了有的企業沒落實,而且沒落實的企業不會受到任何懲罰,那這個政策就白訂了。因為所有的企業之後都會效仿那小部分漏網的企業,最後規定就成了一紙空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的規定可不是”每個月個發35元”那麼簡單。最低工資標準本來就附帶著一大堆條款:比如民工如果管飯,飯錢可以算是從工資裡扣。但是,民工有選擇不吃老闆的食堂自已搭夥做飯,否則老闆說發你35元,但管一頓午飯就收走你20元,那不就跟沒漲工資一樣了嗎。比如工作服裝、安全帽,這就和飯錢不一樣了,不能從工資裡扣,這些在法律意義上性質等同於勞動工具,從工資裡扣工作服的錢是違法的。當然,理論上如果工人離職,老闆可以要回自已投資購置的”勞動工具”工作服,如果老闆真的想要這一身破破爛爛的舊工作服的話。包吃之外還有包住。這和飯錢一樣,民工可以選擇住老闆的宿舍並從工資裡面扣房租,也有權自找住的地方一一其實一類地區的城市大多有數量眾多的、由勞動者服務中心所有的大通鋪。所以說“確保執行”不是個簡單活兒吧。這些條款都是為了堵漏洞,隨著時間的推移,補丁式條款還會越來越多“全國一類城市經濟發達,工商業活躍度高,其實在1966年的統計,這些城市的民營企業勞動者大多數不是壓看最低工資線發錢的,尤其是一些有技術要求的崗位,在最低工資線可能就招不到人。”“但是,66年開始搞的西南人口遷移,又重新使得一類和二類地區的城市勞動力人口數量劇增,平均工資有點下降。”
“如果沒有西南人口遷移,上調最低工資線幾乎不需要強制執行,自然而然就達到了。現在可能就要辛苦一陣子了。”上海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做出了這樣的總結。確實現在城市裡的人多了很多,西南人口遷移現在只是開始,抵達東部城市的人口不多,但這些人口就已對平均工資造成了沖擊。人口遷移和民工潮不同的是,遷移是“拖家帶口”,而民工潮來打工的就是青壯年。遷移到大城市之後,不僅這些遷移人口中的青壯年繼續打工,和兒子們一起搬到大城市的老年人也出來“卷”。上海市進行過街頭調查,這些老人普遍的想法是“哎呀城裡雖然房子好,可是哪都花錢,我心裡不踏實啊。”吃米吃菜都要花錢買,沒錢了怎麼辦?不行,我得抽空出去賺點外快。在鄉下砍柴不要錢,在城裡煤球要錢,燒氣更花錢,哎呀,不行..盡管在遷移人口的小區到處都貼了告示,上海一年之內還是抓了四十多個拿出柴刀砍綠化樹的老伯,沒收作案工具以及罰種樹1
天)。
什麼?連吃水都要花錢?!..“這牌子是什麼意思?”上海蔡司的總工程師、東德人安德烈拜爾曼傍晚在黃浦江邊散步,看見了江邊豎起的一塊牌子:“河水很髒,不要挑水”上蔡中方組的許主任說道:“最近有很多從鄉下移民到上海的人,他們總是依據在農村的生活習慣,不用自來水而是從河裡挑水供家庭使用。”拜爾曼:“這就是最近上海街頭有很多老大爺擺攤賣小吃的緣故?“是。這些老人不想閑著,因為在大城市裡開銷太大。而且當移民當中有一部分老人率先出去做了這些事之後,發現大城市裡雖然花錢花得快,可賺錢也很容易,這就引起了更多的效仿者。”拜爾曼:“黃浦江的水確實不適宜飲用,盡管你們有一個環保法在實施,可黃浦江還是變髒了。”許主任:“環保法也管不了那麼徹底,一些生活汙水現在還只能排放到黃浦江裡,人口一多,這少量的生活汙水也不得了。….德國的河流以前工業革命的時候是不是也很髒?拜爾曼:“甚至現在也很髒。不過,東德的工廠應該不會繼續變多啦。”
拜爾曼生氣是因為看了新聞,柏林牆又出事了。一名45歲的東德婦女和他她11歲的女兒翻越柏林牆,女兒跑了過去,媽媽撲街了。後續的報道好像是東德安全部隊把媽媽的戶體交給了西德方面,女兒和在基爾的爸爸都到東柏林接媽媽的戶體從1961年柏林牆豎起到現在,有一千多人翻牆逃了過去,沒翻過去被捕的也有一千多人,特別倒黴被打死的有幾十人。從東德的角度看,東德政府何嘗不知道這堵牆會讓他們在政治上大大丟分,但兩害相較取其輕,至少柏林牆大幅度減少了東德人前往西德的趨勢一一六年才跑掉一千多人,沒牆的時候東德每年淨流失
人口十萬人。
把人口堵住,但讓這些人在東德幹點啥呢?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在經互會的體制下,東德只能接受蘇聯的安排搞蘇聯認為他適宜搞的産業。隱性失業+政治高壓加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在1967年底,中國有4萬7千多東德人在工作的原因。畢竟申請到中國工作是允許的,所有流程都完全合法。東德國家安全部考察過了,從中國出境到西方國家並不是那麼方便,不擔心東德人到了中國再找個跳板跳到西德去,因此簽證給得很寬松。即便如此,史塔西還是按照在中國的東德人紮堆的比例,向中國派特工。不過,至少在上海蔡司,派駐的東德特工基本上是公開的身份,連看門老大爺或者鄰居大媽都知道“你看那個漢斯,他看起來是個工程師,其實以前是個特工。”漢斯就會反駁:“儂勿要瞎講,不是以前,我現在也是東德特工編制!只是在當工程師!”上海蔡司情況還比較特殊,東德和西德特工都有,國家安全部為表公平,把西德特工的身份也做了半公開處理。聯邦德國情報局的特工和史塔西的特工相互知根知底,在同一個部門撇著屁股畫圖紙,這大概全世界也只有在上海才能找到這樣的景觀。“美國?美國特工也來了嗎?國安部在上海的辦事處這叫一個冏。吉米道爾森,杜邦上海)化纖廠,36歲,機械工程師。實際的身份是cia的11級特工,真名待查。“吉米道爾森先生,您想繼續在上海作為杜邦公司的機械工程師工作呢?還是回到美國?”“回美國可就沒有地區外勤補貼了,您的收入會大幅度減少,而且cia應該會再派一名特工來接替已經暴露的您的工作,於是對我們來說,這又是一輪辛苦的工作,您看,這是不是一個雙輸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