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戰鬥的三個月

“看來咱們倆都是說到做到的人,很好。那麼,你交付給我們計算機,我們射一枚導彈,現在都在這兒了。同志們,把窗簾關上——”

在空氣動力實驗室,閔乃大、王傳英、夏培肅、弗蘭茲丟勒……“神威積水潭之光”的研發小組到齊了。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專門為這臺世界最快計算機騰出的教室那麼大的機房。

神威積水潭之光已於上週安裝完畢進入除錯,先跑了幾個計算機所自編的程式,再跑了空氣動力實驗室要做的計算程式,證明一切都沒問題。今天上午計算機進行了第一次大工程量計算,單次全精度運算歷時1小時10分,計算機先做了一次低精度運算,然後高精度跑了兩次,三次運算的結果都沒有問題。

於是,基本上可以確定這臺計算機透過交付驗收。

神威積水潭之光並不是若幹個櫃子組成陣列,閔乃大居然還是把所有的核心器件都做進了一個櫃子裡面,只是比“渾金”的機櫃寬。渾金機櫃高1.8米寬1.1米,神威積水潭之光是“單標準機櫃”,每個標準機櫃高2米寬2米,外加一個辦公桌一樣的控制臺。

於是在中午,錢學森提著一個手提箱進了計算機房,這就是閔乃大要看的東西。錢學森讓大家把窗簾關上,這一聲命令下去,空氣動力實驗室的同志七手八腳動起來,有人關窗簾,有人很熟練地從角落抬出了一部電影放映機,另有人把一面牆上的小型電影幕布放了下來。

錢學森手提箱裡是一部電影膠片,這是從大西北的導彈試驗場運回北京的導彈試射紀錄片。

“彈道導彈?我再確認一下,是像v2那樣的彈道導彈?”弗蘭茲丟勒之前不知道錢學森和閔乃大打賭的事,現在知道之後,比知道中國要研發世界no.1的計算機還要吃驚。

錢學森:“是的,使用火箭發動機,以慣性陀螺制導系統感知本身的航跡、修正偏差,使其盡量準確地命中目標,符合彈道導彈的一切特徵。”

王希季:“我們這個導彈,射程大約是v2的兩倍。”

弗蘭茲丟勒:“哦!我聽說現在世界上只有蘇聯和美國擁有彈道導彈,並且都是得到了德國v2的圖紙資料或者實物才研製成功的。”

錢學森:“嚴格來說,我們也是先知道了有v2這個東西,知道了遠端投射武器可以這樣做,然後就去做了。v2確實開創了一些東西,值得後來者借鑒效仿。”

……

小電影開始。紀錄片先是拍攝了dd1導彈自控原型彈)從火車卸貨的場面,尖頭長長的彈體,導彈尾部的四片大尾翼,丟勒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是導彈了。而且丟勒還看出來,雖然這導彈的模樣和v2是差不多的,但尾翼、彈頭形狀還有發動機噴口的形狀,和v2都不太一樣。

卸下來的dd1導彈裝在平板拖車上,由載重卡車牽引開向試驗場。在試驗場,dd1起豎、幾輛卡車上來給導彈接上管子,這是在加註推進劑。推進劑加註完畢,電影畫面先是短暫的安靜,然後導彈尾部“轟隆”噴出閃亮的火焰,騰空而起。

紀錄片又切換到朝空中拍攝的鏡頭,dd1導彈在天上越飛越高、越飛越快,最後只剩一個小光點,紀錄片結束。

臨時當做放映廳的計算機房響起一片掌聲。

閔乃大:“不錯,不錯,真的很厲害。這應當是我們國家國防科技的重大突破。”

錢學森說了句很謙虛的話:“但是和閔主任比起來,我們還有不足,你們已經是世界第一了,而我們……”

閔乃大:“啊?你們也要在這領域搶世界第一?!”

……

在1955年,彈道導彈的世界第一,大概是美蘇已誕生了中導射程1500~2000公裡)、同時美蘇的洲際導彈都已立項。

所以,現在這枚射程600公裡、彈頭重量500公斤的dd1,確實不是世界第一。

而閔乃大做的神威積水潭之光,真的是當前全世界最快的計算機。雖然可能幾個月後1956年初)美國就會有一臺百萬次的計算機了,神威積水潭之光的記錄只能保持幾個月,但保持幾個月的世界記錄也是世界記錄。

因此,彈道導彈和火箭還處在“追趕”階段,前路漫漫,任重道遠。

中程導彈、洲際導彈,這些錢學森腦子裡已經有規劃了,但在現在,眼前必須解決的問題是——dd1導彈的制導系統。

自控原型彈其實只是為了驗證導彈的兩級發動機是否工作正常、一二級脫離是否正常,不帶慣導系統。在試驗場導彈發射出去之後朝西飛行了522千米掉在地上,偏離預設目標點30多公裡,這基本就是一枚大口徑火箭。

dd1的制導系統……在dd1試射的同一個月,測試制導系統的t1探空火箭又發射了一次,這次t1發射出去之後倒是沒有布朗運動,正常飛行然後掉在了220公裡之外。但導彈試驗場的雷達測量的資料顯示這枚t1沒有做出任何姿態控制動作,也就是說,慣導系統在上升段沒有向控制系統傳送任何修正偏差的指令。

還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