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爺子的喪事沒辦完頭七,二老爺子就過去了。

爹孃接連參加了兩場喪事,到了臘月才回虎臺縣,因為剛經了白事還有孝便沒有來盧家,只讓大姐來看看寧婉和槐花兒,又帶了些三家村的土物。

大姐雖然也沒有過去,但事情她卻聽爹孃和大姐夫說過,比老林知道得詳細,便告訴么妹,“其實禍根兒還是三奶奶。這幾年拴兒娘越是管著拴兒,她就越是縱著,彷彿就要與拴兒娘對著幹似的。前些日子拴兒與老餘家的孫子打架,拴兒娘就將兒子關在家裡,不想三奶奶竟悄悄將他放出去了,又給他十個錢讓他買吃的。”

“拴兒就拿這十個錢收買了郭家的兩個小子做幫手,一起把餘家的孫子打瞎了一隻眼睛。老餘家哪裡肯依,要拴兒家賠八十兩銀子!”

還是拴兒闖的禍,寧婉哼了一聲,“算算看病用藥,將來娶媳婦生孩子養孩子,八十兩不多!”

“還是婉兒聰明,一聽就知道不多。聽說當時三爺爺氣得跳腳說老餘家是強盜,”大姐就說:“村裡也有人說老餘家要太多了,但是老餘家的人果然像你這樣說的,孩子看病吃藥花錢只算一項,瞎了一隻眼將來不好說媳婦聘禮要多,有了媳婦生了孩子都要養,加起來就算到了八十兩銀子。”

“後來大伯幾個人商量著定下,郭家出十兩,三爺爺家出七十兩。三爺爺哪裡能拿出這麼多銀子,他不知聽什麼人說桃木的東西辟邪,年前能賣上價,因此就對我們家的桃樹動了心,半夜裡偷偷去砍,不想樹砍倒了,可他也被樹砸在腦袋上,第二天早上有人出來才發現。本就砸傷了,又凍了半夜,人都硬了。”

“二爺爺聽了信兒就說那桃樹是我們爺爺親手種的,他見三爺爺砍樹就生氣了,因此就把三爺爺收去了。然後就一直唸叨著說他也要跟著去了,沒幾天果然也走了。”

爺爺是不是顯靈寧婉不知道,但她清楚三老爺子是惡有惡報,二老爺子是心裡慚愧,因此就一擺手說:“算了,事情已經過去了,與我們無關。”

大姐一向好脾氣,現在還是不急不徐地說:“哪裡就過去了呢。雖然三爺爺過去了,但是老餘家一定要這七十兩銀子的。剛過頭七,老餘家就找上門了,立逼著三奶奶還錢,三奶奶不還,老餘家就將三房的房子和地都拿去頂債。三奶奶無奈只得交了房契和地契,帶了兒媳婦和孫子不知去了哪裡。”

三房的兒子前兩年就沒了,三房裡只剩下兒媳婦和孫子,這些寧婉是知道的,那麼現在三老太太竟然也如當年自己一般離開三家村了!還真是報應啊!

寧婉想了一想,“爹一定把三房的房子和地都買下來了吧?”而且還是做價七十兩銀子。

“你又猜到了!”大姐就說:“畢竟是我們寧家的房和地,爹也不好讓它們就歸了餘家,總要贖回來的。餘家原也不要七十兩銀子,但爹還是給了。”

寧婉不由得嘆了一聲,“爹和娘就是太好心了!”

大姐雖然不大清楚原因,但她早感覺么妹對三家村一直有著很深的恨意,此時就勸道:“爹孃好心自然有好報,如今你看三家村裡我們家日子過得最好。再說爹孃一直說將來養老還要回三家村呢,因此把寧家的房子和地買下來正好,房子是挨著的,地也是連成一片的。”

畢竟許多事早已經遠去了,寧婉便也不再糾結,問起了囡囡幾個

大姐就笑了,“孩子們都好。”

姐妹倆又說了半日的話,寧婉留姐姐吃過午飯方送她回虎臺縣,“告訴爹孃不用惦記我,我一切都好著呢。如今虎踞山那一帶的土匪都剿滅了,鐵石每隔一個月就回來一次,前兩天捎信說臘月十四回家。”

如今土匪早剿滅了,兩邊通訊十分方便,每隔十日八日的便有人往來於安平衛,順路就帶了信件。

而且這一次鐵石回來沒有公事,只是回家歇幾天。

不提小別勝新婚之種種,寧婉將家裡的事告訴了他一些,又提醒他,“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你帶著婆婆去安平衛裡打個轉吧,免得過年時婆婆一個人過去孤零零的。”老宅到安平衛並不近,槐花兒自是不能坐那樣久的車,自己不能陪著,所以不如讓婆婆提前幾天到公公那裡見上一面好了。

寧婉早想明白鐵石這一次回來其實是提前過春節。作為虎踞山剿匪防匪的主將,鐵石將軍過年的正日子總要與兵士們在一處,因此先回家住上幾天就要走的。

果然盧鐵石早就訂下二十五日回虎踞山,因此也知道媳婦選的日子已經是最合適的了,點了點頭,“明日我與娘說。”

第二日鐵石果然主動開口,“娘,我不能在家裡過年了,婉兒帶著槐花兒也不方便出門,不如小年那天我陪你去安平衛看看爹。”

寧婉嫁進來兩年多了,深知婆婆的心事。她每次到了去安平衛的時候都是很開心的,尤其是鐵石主動提出來,應該更對她的心思,因此半晌沒聽婆婆答應便停下手裡的針錢,奇怪地看向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婆婆正抱著槐花兒,拿了個布老虎逗著她玩兒,此時槐花兒剛學會坐著,正坐在奶奶的懷裡,見了布老虎身子向前一傾,兩隻小手就抓到了,然後就胡亂揮了起來,嘴裡又吚呀呀地叫著,婆婆就笑道:“看我大孫女兒多可人疼啊!”

鐵石見狀也笑了,就去捏槐花兒的臉,“瞧她笑得還真好看呢!”

婆婆就一巴掌將他的手拍了下來,“不許亂捏,該流口水了。”

果然槐花笑著笑著就流下了口水,寧婉趕緊放下針線拿了帕子去擦,婆婆卻接了過來,“你只管給鐵石縫衣裳,我來擦。”輕輕地將口水擦淨了,又說兒子,“記著,不許捏槐花兒的小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