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辦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年三十,吃過一年中最豐盛的年夜飯,全家人便到院子裡放鞭炮。今年寧梁買了許多新花樣,有聽響的,還有看花的,多是三家村這邊從沒見過的。
寧婉其實早見過比這還要多的鞭炮,但是那時她卻不好親手去放著玩兒,眼下家裡只她一個半大的孩子,倒是玩得不樂悅乎。
爹一直笑呵呵地給她幫忙拿鞭炮,遞火,還說:“今天多放些,明年運道更旺!”
寧婉就說:“爹,你也放幾個玩呀!”
爹擺好一個炮仗,卻還將線香遞給女兒,“爹看你放鞭炮比自己放還開心呢!”
寧家這邊放著鞭炮,便有許多小孩子們跑來看,十分地熱鬧,於氏見石頭醒了,也將他包得嚴嚴抱了出來看了一會兒才回去。
在三家村這樣偏僻的地方,並無燈會夜市可逛,鞭炮放過了便回屋裡守歲。家裡點亮了幾盞燈,寧梁喝著酒,於氏說著閒話兒就到了午夜時分。按三家村這邊的風俗,這時候家家還要再吃一頓餃子,而十有九家又會做豬肉酸菜餡的餃子,正是寧家人最愛吃的。
豬肉酸菜餡餃子做起來不難,肥瘦各半的豬肉用力剁成肉餡,剁的時候就可以把蔥姜之類的加進去,正好流出的蔥汁薑汁就浸到了肉裡,十分入味。肉餡剁好後加油加鹽加花椒拌好,這時油一定要多放些,因此酸菜是最吃油的。
從酸菜缸裡撈出酸菜,去了外面的幫逐葉洗淨,再留下大家愛吃的酸菜心,也剁成碎末,再用手攥去多餘的水放在肉餡裡攪均就成了酸菜餡了。
寧婉拌餡,娘在一旁早和好了面,揪成一個個的小劑子,擀成圓圓的餃子皮,爹此時便也洗了手來幫忙包餃子。
在三家村,只要家裡有女人的,男人一般不做飯。爹也一樣,他會挑水劈柴、餵豬餵驢,卻很少進灶間。但是過年時包餃子卻不一樣,他每次都興致勃勃地跟著大家一起包。每次包餃子的時候還會說:“我剛娶了你娘那年過春節,就是我教的你娘怎麼包餃子。”
寧婉聽過好多次了,連線下來娘會說什麼也知道。果然娘就說:“我們那邊過年是不吃餃子的,要吃年糕、豆腐、還有魚,所以你爹說要包餃子,我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想去問二嬸和三嬸又怕她們罵我,就呆在屋裡。”
爹就得意地說:“其實我也沒包過餃子,只是看過別人包。但是我還是帶著你娘包出來一鍋餃子!”
娘趕緊揭穿他,“那鍋餃子煮漏了一半!”
“可是煮漏的餃子湯我都喝了,也沒有浪費呀!”
經過了這麼多年,不論是爹還是娘,他們包起餃子都十分地熟練了,娘擀皮,爹和寧婉兩個人包,一會兒就包了一蓋簾的酸菜餃子。餃子包好了,卻剩下了些面,娘就笑說:“剩面有飯吃!”
其實不管剩面還是剩餡喻意都是好的,甚至有的人家就是能正好將面餡都包了也特別留下一樣,反正明天初一還是要包餃子的,那時再將剩下的東西加進去就行了。
等著水燒開下餃子的時候,娘又指著蓋簾上的餃子說:“你爹包的是躺餃子,是個有福氣的人,婉兒包的是坐餃子,個個像元寶,將來一定會有錢花……”
雖然都是一樣的皮一樣的餡,但是每個人包出來的餃子都是不一樣的,爹包的餃子略大一些,兩角散開,向後仰著,果然像半躺的樣子,而寧婉包的餃子個個端端正正的,兩角向正中包過來,坐得十分整齊,而娘擀好了皮包的幾個餃子又不一樣,肚子大大的像個小胖子。因此三家村人常會對著餃子說包餃子人的性子,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正說著,水滾了,娘便將餃子都下到鍋裡,用笊籬的背面不停地推動,看著水又滾了起來,就接過寧婉送過來的涼水加了進去,讓鍋裡的水再滾起來,如是三次,餃子才煮熟了。
蘸著蒜泥,每人又吃了幾個,然後再喝上一碗餃子湯,所謂“原湯化原食”,吃過餃子一定要喝餃子湯。大家肚子裡飽飽的,身上暖暖的,便都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就是新年了。一起床先給爹孃行禮拜年。三家村這邊還有一個風俗,那就是拜年時男孩子要磕頭,女孩子就不用,只福一福就行了。
爹和娘滿臉的笑意,各拿出一個紅紙包給寧婉,“拿著吧,這是壓歲錢。”
寧婉接在手裡,卻不大沉重,開啟一看,果不其然裡面都包著的不是銅錢,卻是打成花朵形的銀錠子,也不知道爹在哪裡換來的。寧婉就笑了起來,“爹孃的壓歲錢好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