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方陽在將三胞胎送至城內,確認無事後,便與三胞胎告辭,隨後四人分兩路。

三胞胎自回六扇門,而方陽,則是轉道,直往李府行去。

此次,方陽前來京城的目的,乃是要朝廷對藏邊練兵一事,視若無睹,或者說是要當今皇上對此事視若無睹,甚至是毫不知情。

而要想皇上做一個睜眼瞎,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有鑑於此,所以,方陽須得親自前來京城,好好打點一番,以保萬無一失!

而他打點行程的第一站,最關鍵的人物,就是當朝內閣首輔,累官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太傅,位居正一品的李庭!

也是現今天下文官的領頭人!

內閣建立初期,原乃是皇帝諮詢機構,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非朝廷正式權力機構,最終決定權在皇帝手中,內閣大學士很少有參決機會。

但隨著時間推移,內閣地位日漸尊崇,特別是經歷了明朝幾位不理政事的皇帝,和一些大權獨攬的內閣輔臣後,內閣權力更是迅速擴大。

而到了本朝,內閣已經徹底壓制六部,赫然成了六部之上的一個決策機構。

雖說內閣名義上只有票擬的權力,一切奏章還是要依賴司禮監太監,送呈皇帝硃批,看似自身無法決定何事!

可是……

這只是制度如此,恍若碰到一個強勢的首輔,那首輔的權力,無異於真正的宰相!

便如明朝最著名的首輔大臣,張居正。

其當國十年,獨攬大權,而其所攬之權,乃是神宗之權,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內閣行事,神宗不得不從。

雖然,其死後神宗下令抄家,並削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的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家屬或餓死或流放,其所提拔重用的官員,或削職,或棄市!

且張居正也險遭開棺鞭屍。

但不可否認,一個首輔能坐到他那個份上,已經是世所罕見了!

而對李庭,方陽不期望他能像張居正一般,獨攬大權,乾綱獨斷,只要他以後能將關於藏邊之事瞞住就行!

當然,這是比較理想的結果,若是李庭不能矇蔽聖聽,藏邊之事被皇帝知曉,那最少,李庭也要在朝廷出不出兵的問題上能抵擋住,不使朝廷對藏邊開戰。

關於這一點,對李庭頗為了解的方陽。還是有信心的。

李庭執掌內閣多年,手段很是老辣,心機也是頗多,不然的話,他也不會用短短几年時間,就從一個被貶南京的外放官員,重回權力中樞,成為當朝首輔。

當然,李庭只是方陽此次來京的第一站,他隨後還會去找其餘能在此事的用上勁的人。

而方陽去找李庭,乃是為了解決文官方面的事情,至於武官和其他勢力,方陽另有打算。

“砰砰砰~!”

站於李府之外,方陽拿起李府大門上的銅環,輕叩三下。

不一會兒,伴隨著‘咯吱’聲,一老頭腦袋自李府大門開起的縫隙中伸出。

“誰呀~?”還未看仔細門外是誰,老頭的聲音倒是先傳了過來,語氣還不怎麼好。

所謂宰相門前七品官,身為李府的看門人,這老頭見過的權貴高官太多,且大多數人來李府都是有事相求,看在李庭的面上,對這老頭也算是禮遇有加,一來二去的,就造成了其大抵自視甚高的『性』格。

所以,流『露』出這般語氣,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