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曹恆率領大軍返回長安,魏軍就再也沒有任何軍事舉措。

蓬萊方面,自從曹鑠把火繩槍退回,工匠們就在連天加夜的琢磨新式槍械。

熱兵器的研發,只要有了開端,後續將會簡單許多。

尤其是魏軍如今使用的大炮,早就撇棄了曾經使用的圓形炮彈。

現如今的炮彈,都是透過撞擊彈殼促使火藥在彈殼內引爆從而產生壓力,把炮彈發射出去。

同樣的道理,只要把炮彈發射的方式用在槍械上,蓬萊造出的槍械應該就可以達到曹鑠的要求。

曹鑠退回火繩槍的時候,曹恆還在河套征討匈奴。

如今曹恆返回長安也有好些日子。

正忙著扶持太子勢力,曹鑠也沒怎麼把心思放在催促蓬萊研發新式兵器,可蓬萊的工匠卻不敢有絲毫懈怠,在曹恆回到長安的第三個月,新研製出的槍械送到了長安。

帶隊送槍械來到長安的,是一名常年在蓬萊衛戍的校尉。

曹鑠坐在朝堂上,校尉低頭站著,在他的面前擺著幾支長槍。

槍械的樣式,早年曹鑠曾經畫出過圖樣,所以蓬萊工匠造出的槍械,款式多半差不多。

深知兵器的研發,需要隨著工匠們技藝和對熱武器認知的提升而加快,當年曹鑠給蓬萊工匠的槍械,畫出的樣子還是老式的木柄長槍。

鄧展從校尉面前取來一支槍,雙手捧著遞給曹鑠。

接過長槍,曹鑠翻來覆去看了看,點了點頭說道:“槍械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槍管還是不行。”

他向那個送槍來到長安的校尉問道:“我曾經囑咐工匠研製的車床,有沒有投入使用?”

“回陛下。”校尉回道:“所有鋼鐵配件全都是用車床精車出來,就連槍械木柄,也是工匠們細細打磨而成。”

“既然用了車床,卻不懂得給槍管改造一下。”曹鑠說道:“告訴蓬萊工匠們,這次送來的槍械,倒是可以分發到軍中,只不過我還是不滿意。”

“還有哪裡需要改進,請陛下明示。”校尉回道。

“這次送來的槍械,有兩個最大的弊端。其一,沒有彈夾,每發射一次就要重新裝填,必然會導致發射間距增加,以至於發射緩慢。其二,槍管內部沒有引導子彈飛出旋轉的膛線。發射出的子彈平直飛出,導致的結果有兩個。一是射程相對較短,二是穿透能力不強。這種槍械,拿到山上打打山雞還行,用來打仗……”翻來覆去的看著手裡的槍,曹鑠搖頭。

蓬萊工匠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火繩槍改為步槍,在正常的槍械發展史來說,速度已是十分驚人。

曹鑠所以對眼前的步槍不滿意,無非是他曾經用過更加先進的。

“陛下吩咐的,我都記下了。”校尉回了一句。

“另外再告訴彌衡,讓他做好搬遷的準備。”曹鑠說道:“當年把匠作坊置辦在蓬萊,只因各地豪雄紛爭,無論安排在哪裡都不妥當。如今天下已經平定,也該搬到長安來了。”

校尉在蓬萊已是多年,聽說他們終於可以回到中原,頓時欣喜莫名。

他連忙回應:“回去之後,我就轉達陛下旨意。”

目光轉向坐在大殿側旁的龐統,曹鑠吩咐:“匠作坊搬到長安之前,士元還得做一件事情。在長安城外找尋一處空地,建造軍工廠。凡是軍械兵器,一律交由軍工廠研發製造。”

“敢問陛下,軍工廠防務如何安排?”龐統起身問道。

“製作軍械,當然要守衛森嚴。”曹鑠說道:“在軍工廠外拉起圍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五十步之內不許任何無關之人靠近。”

龐統又問:“兵工廠內要籌備什麼?”

“廠房、倉庫、房舍。”曹鑠回道:“另外還要建造伙房,在兵工廠做事的,總不能讓他們自己再去做飯。”

“陛下的意思我大概明白了。”龐統回道:“籌建兵工廠,從選址到建造房舍,三個月應該足夠。”

看向還在等待著的校尉,曹鑠問道:“你覺著匠作坊從蓬萊搬遷到長安,需要多久?”

“匠作坊如今設施不少,早就不是當年才搬到蓬萊的模樣。”校尉回道:“等到我回了蓬萊向彌公稟報,然後再著手搬遷。少說也得半年以上,才能到達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