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文弱書生(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六月時分,空氣中開始瀰漫著炎熱的氣息,水塘的菡萏荷花,香開正豔。
古人的審美很有詩意,六月不叫六月,而是稱為荷月。
每年的這個時候,荷葉搖曳,蓮子飄香,張良會邀請新鄭的友人,攜一二個富貴人家的女公子,前往靜靜流淌的穎水邊,吟詩作賦,賞月摘花。
穎水還是那麼安靜,蓮子花開,十里飄香,一切都彷彿同往年一樣。熟悉的景象,映入張良的眼裡,卻沒有了溫馨的感覺。
韓國滅亡,韓王安老老實實的投降,新鄭的韓人,沒有勇氣提劍與秦人抗爭。
似乎一夜之間,傳承了幾百年的韓國,說沒就沒了。
韓國沒有亡在戰國第一霸的魏國手裡,頑強的周旋於列國的縫隙間,終究沒有逃過秦人的兵峰。
“潁川,咸陽的那些秦人,還真是給韓國故地起了一個好名字呢!”
張良坐在舒適的馬車上,轉過頭去,望著身後的新鄭城牆,想到韓國從此成了秦國的一個郡,心中隱隱有些不甘。
潁川,那是秦人強加的名字,韓國,會一直活在我的心中。
張良在心中對自己這樣說著。
車隊緩緩向前,過了穎水,向著西邊的函谷關方向進發。身後的新鄭,漸漸的沒入天際,轉過幾處彎後,終於消失不見。
“張公子,路上可還習慣?”
午時初刻,隊伍到了梁縣,蒙恬體諒六月暑氣正熱,下令在梁縣歇息,等到太陽斜落之後再上路。
滅亡韓國後,秦國保證了三川郡的安全,再也不會擔心函谷關下突然出現列國的兵馬。秦國朝堂上的滅韓滅趙派,沒了爭論的物件,暫時消停下來。
經過滅趙滅韓的兩場戰爭,秦國物資消耗不少,即便秦國的戰爭機器高速運轉,也不得不停下來修整一番。
既然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戰事,蒙恬此次押送韓王安會咸陽,就顯得沒有那麼急迫。
“習慣也好,不習慣也好。”
張良苦笑一聲,突然冒出來的蒙恬,借了他父親的囑託,非要接他到咸陽。
早在新鄭的時候,張良就想過學習百里奚,偷偷溜到楚國去。可蒙恬似乎預料他要逃跑,擋在他逃亡的路上,若無其事的問道:
“深更半夜的,張公子跟我一樣,也有賞月的愛好?”
既來之,則安之。蒙恬沒有傷害他的意思,家裡的奴婢隸臣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張良心裡的忐忑,漸漸的消散了。
“呵呵,怎麼個習慣也好,不習慣也好?”
蒙恬騎在馬上,與張良的馬車並肩而行。張良的身子弱,蒙恬特的吩咐工匠特製了一輛舒適的馬車,坐在上面,震動的幅度可比普通馬車輕微多了。
蒙恬對張良的照顧,早有人傳揚開去。有人讚歎蒙恬信守承諾,有人暗罵張平身在韓國心在秦,當然,也有人說蒙恬有龍陽之好,喜歡上了張良這個小白臉。
“四周佈滿了秦國的兵士,我逃也逃不掉,習慣了也好。韓國沒有了,我不管去到哪裡,心裡還念著,不習慣也好。”
張良白了蒙恬一眼,目光指了指前後左右的護衛兵士,心說,你這算是待客之道嗎?
“我得了張老丞相的囑託,不敢不盡心也。”
蒙恬假裝沒有瞧見張良眼裡的慍怒,臉上露出敬仰的神情,對張平大加讚揚。
張平在秦人口裡得了好名聲,不少韓人就懷疑張平早早暗中投靠了秦國。三代為相的張家,世家門閥的光環消散過後,新鄭的路人,時常偷來充滿敵意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