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方法簡單但效率不高,名為「火焰泵」。”

“原理是利用火焰的熱量來抽取空氣,從而在容器內形成低壓,”

“步驟是先製作一個帶有小孔的容器,容器內放置燈泡,再將容器加熱,使內部空氣膨脹並透過小孔排出,火焰熄滅後,容器冷卻,內部壓力降低。”

“這個方法依賴於火焰熄滅後的自然冷卻過程,需要多次重複操作。”

“第三個方法是利用「熱膨脹和冷縮」,也就是透過直接容器內的空氣進行加熱和冷卻來改變其體積,從而實現抽氣。”

“步驟是先將燈泡放入一個密封的容器中,將容器加熱,使空氣膨脹並排出部分空氣後,再快速冷卻容器,使空氣收縮,進一步降低壓力。”

“這個方法更加直接,但需要精確的控制溫度變化”。

“第四個方法是「水排法吸氣」,原理是透過加熱容器內的空氣使其膨脹排出,然後利用水的壓力來進一步減少容器內的空氣量。”

“也就是說製作一個類似水排的裝置,在燈泡上連線一根管道,將管道的另一端插入水中,然後加熱燈泡內的空氣,使空氣受熱膨脹排出,當燈泡冷卻時,內部氣壓降低,水會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管道,從而排出部分空氣。反覆進行這個加熱、冷卻的過程,可以逐漸減少裡面的空氣量。”

“但這個操作難點在於對燈泡和管道的密封性要求極高,可能需要使用動物脂肪、黏土等材料來密封介面,但效果可能有限。”

“第五個方法就是製作一個簡單的「手動泵」,透過手動操作來抽取空氣。”

“步驟是先製作一個帶有活塞的圓筒,圓筒的一端連線到燈泡,透過拉動活塞來減少圓筒內的空氣量,從而降低燈泡內的壓力,這也一樣需要多次重複操作,直到燈泡內的空氣被儘可能多地抽出。”

“最後一個方法那就是利用化學反應消耗燈泡裡面的氧氣,也就是「磷燃燒法」。”

“做法是在燈泡內放置少量白磷,然後密封燈泡,透過加熱燈泡使白磷燃燒,從而消耗裡面的氧氣。”

“不過,這個操作難點巨大,而且白磷是一種比較危險的物質,我等目前無論是獲取還是使用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有空再講這些吧。”

聽的正入迷,筆記記得正飛快的眾人聽到這話,都露出了一股意猶未盡的表情,他們實在是太想進步了!

那股從內心深處湧上來的求知慾,讓諸子百家這邊全都欲罷不能。

冒頓和布日固這邊的五十個人卻是眼神飄忽不定,臉上卻是寫滿了困惑。

“這些秦人的學問實在是太高深了,我怎麼聽都覺得像是在說天書?”匈奴這邊,一名譯者壓低聲音對身旁的另一名譯者說道。

旁邊的同伴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是啊,簡直難以捉摸!”

冒頓注意到譯者的對話,雖然沒有參與,但顯然也是感同身受。

是啊,太深奧了!

而且,他在這一刻,切身的體會到了與中原地區的巨大差距!

他們草原之上,何曾有過此種可傳承知識的學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