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到倭國明孝天皇面前的,另還有藤原麻呂死不瞑目的首級。

明孝天皇及倭國眾官員貴族,無不驚惶。

敗訊固然早已傳回,但他們此前也並未想到,那常歲寧,竟然會帶著盛軍,就這樣來到了他們的國門之外!

討教?

這分明是討命而來!

但戰敗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東羅又已倒戈大盛……

此前他們為了攻入大盛,幾乎集結了全部能夠利用的兵力,出兵十餘萬,卻幾近全軍覆沒……

這場從籌備,到戰敗,為時一年有餘的龐大戰事,財力物力上的付出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驚人。

但這一切付出,並未能收取絲毫“回報”,反而以一敗塗地收場。

此刻,面對來勢洶洶的盛軍,他們除了賠罪,還有第二種選擇嗎?

但據說那常歲寧,嗜殺殘暴,只恐未必會理會他們的賠罪之舉……

無論如何,也已耽擱猶豫不得,戰戰兢兢的明孝天皇,帶著官員與貴族大名,親自前去迎候常歲寧登島。

倭軍受令放行之下,盛軍的船隻順利抵達距離倭國都城,平城京最近的渡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明孝天皇與眾大臣,很快見到了那名在他們眼中嗜殺殘暴的大盛主帥。

早已聽聞那是一名年僅十七的女子,但親眼看到在一眾盔甲加身,氣質肅殺的盛軍部將的跟隨下,走來的是一位十分年少的女郎……這一幕,仍給他們帶來了難言的驚疑之感。

果真……就是這樣一個少女,率軍一路打到此處,叫他們近乎全軍覆沒,又親手斬殺了藤原家作戰經驗最為豐富、身手最為出色的武士嗎?

盛軍部將下船而來,甲冑佩刀相擊間發出叫人畏懼的聲音。

那身形高挑,束著馬尾的少女繫著一件玄色披風,邊沿處鑲著雪白狐毛,這樣一個少女,似乎怎麼看,都與嗜殺殘暴扯不上干係。

她的長相也很出人意料,那張臉龐異常精緻……直到有人看到那雙眼睛——

她瞳仁烏亮,眉宇間卻自成清寒冷冽之氣,如寒刃出鞘,叫人幾乎不敢與之對視。

明孝天皇帶著身後眾人,就此驚惶地跪伏了下去,又向大盛京師的方向連連叩首,滿面慚愧悔恨,涕淚俱下地賠罪。

他口中有倭語,也有大盛漢話,倭語部分,由他身側同樣戰戰兢兢的譯官從中轉述。

“……天皇陛下早在半月前,已經下令讓藤原麻呂撤軍歸來請罪,然而藤原麻呂一意孤行,未聽召令!”

“天皇陛下當初也是受藤原麻呂迷惑,才不幸鑄成大錯……”

“還請貴國高抬貴手,憐惜無辜島民……”

那些地主貴族之間,亦有請罪聲無數,他們大多一臉悔恨自責,姿態低到了泥土裡,必要時還會掉下幾滴眼淚。

常歲寧的視線落在這些權貴身上。

在這個島上,大多貧民與奴隸,是沒有姓氏的。

天皇也無姓氏,但那是因為在倭人眼中,天皇是神,不是人,故而不需要姓氏。

除此外,在這裡能夠擁有家族姓氏的,皆是權貴人物。

此刻,常歲寧看著這些有名有姓的權貴,終於開口,點出了以藤原氏為首的幾個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