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振興大楚,稱霸中原(第2/2頁)
章節報錯
楚國現在到底有多麼強盛?
短短五六年時間,大楚各地的糧倉糧囤——不管是官倉還是民間的糧缸地窖……已經全滿了!
甚至去年秋收的時候,淮南、巴蜀兩地的民間糧倉因為堆得太滿了,只能將往年的陳糧從庫房裡倒騰出來……按照屈原新法,民間如果沒有得到批文允許,是不得將糧食賣往外邦或者海外的,只能在國內兜售。
可是國內四海昇平,哪兒都不缺糧食……這些往年的陳糧哪怕是賤價兜售,也根本賣不出去。
走投無路——那些民間的糧商只能懇請當地的官員向郢都寫信,祈求宋哲能准許他們將這些往年的陳糧賣往北方六國或是海外。
莫敖宋哲得到那封奏報,思忖良久之後,寫了個‘準’字。
最後——那批糧食一部分送往趙國,換回了近二十萬人口;另一部分則運往海外,和那些海島上的土著人做交易去了。
糧食多到放不下——楚國如今的富庶程度,可想而知。
至於軍力方面就更不用說了——楚國現在採取武軍和戍卒相結合的方式,全國上下,攏共約有戍卒、郡兵約二十餘萬。
除了各地城池裡的少量戍卒之外,大部分戍卒都集中在隴西的洪石頭麾下以及丹陽的廉頗麾下,陳兵在秦魏韓三國的邊境。
僅僅是這二十萬戍卒,就已經唬得秦魏韓等國全心戒備、如臨大敵。
楚國更有精銳的十五萬武軍——享受著高額的俸祿和待遇……早就該派上用場了!
戰國之世,是鐵與血的交響樂、刀兵連綿的世道。
一個邦國手裡如果有一支強兵,整日白養著他們、眼瞅著士兵的年紀越來越大,而不用他們去打仗——那簡直就是極度可恥的浪費行為。
而楚國已經這麼浪費了五六年的時間了。
任何一個接觸過楚國財務支出報表的大臣都會深深地心痛——養武軍的支出,每一年都是天文數字……毫不誇張地說,每年養這十五萬武軍的日常花銷,足以組織3040萬的戍卒軍隊,日夜不停地打仗了!
須知大國爭鬥,排除了智謀和邦交策略上的差距之外,主要比拼的就是經濟和軍事了。
經濟方面,楚國獨一檔地領先——坐擁天下一半的土地、人口,每年的財政收入雖不敢說是北方六國的總和,卻也相差不遠了。
軍事方面,楚國更是強悍到令人側目——且不提那十五萬武軍,光是洪石頭和廉頗麾下那二十萬戍卒,如今北方六國任何一個國家都拿不出來。
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北伐!北伐!
乾死六國!以武止戈!
……
見群臣毫無異議,甚至絕大多數大臣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熊午良微微頷首:“准奏。”
“用兵物件和用兵規模,事屬機密——其實寡人心中已有個大概,在此不予多言。”
“令內閣著速籌備糧草,今年楚國要打仗了!”
群臣興奮不已!
那些武將們更是個個兒咧開大嘴,一副興奮模樣……芍虎最先請戰,緊接著是格速宜,其他將軍不甘落後,紛紛請命。
楚王剛剛說得很明白——關於打誰、怎麼打,楚王心裡已經有個大概了。
在軍事方面,任何一個楚人都對當代楚王有著百分百的信任!
這可是大楚活生生的軍神!
既然楚王心裡已有定計,那麼此戰必勝!再不請戰,豈不是坐視功勞被他人輕鬆取走?
不過話說回來……
關於楚國即將對誰用兵,其實群臣心裡面也差不多明白。無非就是兩個選擇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