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午良殷勤地對客戶們介紹道:“我建議你們多看看三百至五百料的小船……雖然小了些,但是一樣能遠洋航行。”

“而且需要的水手更少,幾十個水手便足以駕馭!速度方面相較於那些大船更是極具優勢。”

“實在是出海旅行、搜刮財寶……阿不!為我大楚開疆拓土的不二之選!”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五千金,你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熊午良還在吆喝……有的大臣已經麻了。

翻開那本早就為群臣準備好的小冊子……僅是最小的三百料海船,售價便高達五千金。

麻!

一年前曾經跟著楚王第一次出巡琅琊的那些人依稀還記得——大楚號,那條三千料級別的鉅艦,造價也‘才’區區一萬八千金。

至於三百料的船,龍骨完全可以用木頭,而不需要像大楚號那樣用銅鐵所鑄。

其造價,絕不僅僅是比大楚號便宜十倍而已。

根據簡單的估算——一條三百料海船的造價,也就不到一千金而已……大膽一點估計:甚至只要五百金就差不多了。

但在熊午良這裡,居然賣出了整整五千金!

黑!

太黑了!

但就算再黑……大臣們又有什麼辦法?只能捏著鼻子認栽。

熊午良同意共享造船技術、同意大臣們出海去撈好處……已經是王恩浩蕩了。

君不見那個該死的屈原老賊,現在還坐在一邊躍躍欲試……似乎就等著哪位大臣提出異議,他便要跳出來、再次要求大王收回成命!

讓大臣們自己打造船隻——那是不可能滴。

放眼天下之大,唯有熊午良的琅琊造船廠,造出的船隻可以在海上航行……而且已經經歷了一次遠洋航行的考驗、一百七十條船全部全須全尾地回來了。

這,就是金字口碑。

自己造船,豈能有琅琊造船廠這個質量?

先是準備造船的裝置,就要不少錢……還要培訓懂得造船的工人、還要研究技術……最後造出來的船,還未必頂用。要是在海上翻了,賠了錢倒是小事,要是折了族中的子弟,那可是血虧!

心念及此……貴族大臣們不禁驚愕地發現,自己似乎毫無選擇!

但凡想要出海,就必須在熊午良那裡買船!

這筆錢,捏著鼻子也得出啊……

不過話說回來——

相比於在海外能獲得的海量報酬……這些用來造船的錢,倒也不算高昂。

只要把船買了回去,這條船就可以日復一日地運作、為家族帶來更多的報酬……與其把錢幣放在地窖裡埋起來,這樣去運作,豈不是以錢生錢?何樂而不為?

話說回來——如今這幫大臣雖然爵位都變得有名無實,但是一個個確實富得流油!

雖說當今大王致力於將權力收攏,但是在浮財這方面,確實對群臣也不含糊——透過嶺南拓荒團、鼓勵商旅等方式,實打實地帶著大家掙了不少錢。

這萬八千金,對於北方六國的貴族來說確實是天大的鉅款……但是對於咱們楚國的貴族大臣們來說,雖然數額也是極其巨大,但卻並非負擔不起。

何況出海的報酬,又是實打實肉眼可見的——那火堆還燒得正旺呢!

於是——

……